2024年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全国最新排名第765位,位列贵州省内排名第16名。
国内排在兴义民族师范学院之前的高校是:荆楚理工学院(全国第764名),排在之后的是:西安体育学院(全国第766名);在贵州省内位居兴义民族师范学院之前的是: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省内第15名),排在之后的是:六盘水师范学院(省内第17名)。
2024年“软科”、“校友会”、“武书连”、“Qs”、“U.S.News”等多家国内外高等教育评价机构发布了最新国内高校排行榜。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属于什么档次,在全国排名第几名?以下为新高考网志愿模拟填报平台整理的各大机构公布的详细数据,欢迎参考!
一:历年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全国排行榜(近三年)
1.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全国排名一览表(软科版)
按软科排名版大学排行榜看,兴义民族师范学院2024年全国排名第532位。
年份 | 排名 | 院校 | 所在地 | 类型 | 办学层次 |
---|---|---|---|---|---|
2024 | 532 |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 贵州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师范 | |
2023 | 542 |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 贵州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师范 | |
2022 | 557 |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 贵州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师范 | |
查看更多数据请进入: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2.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全国排名一览表(校友会版)
按艾瑞深中国校友会大学排行榜公布的数据看,兴义民族师范学院2024年全国排名第493位。
年份 | 排名 | 院校 | 所在地 | 类型 | 办学层次 |
---|---|---|---|---|---|
2024 | 493 |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 贵州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师范 | |
2023 | 492 |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 贵州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师范 | |
2022 | 490 |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 贵州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师范 | |
查看更多数据请进入: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二:兴义民族师范学院省内排名一览表(2023)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在贵州省内排名仅次于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排名第16位。
省内排名 | 院校名称 | 类型 | 所在地 | 级别 | 性质 |
---|---|---|---|---|---|
15 |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 | 师范 | 毕节市 | 省属 | 公办 |
16 |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 师范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公办 | |
17 | 六盘水师范学院 | 师范 | 六盘水市 | 省属 | 公办 |
三:兴义民族师范学院简介
是否是985 | 否 | 是否是211 | 否 |
是否是双一流 | 否 | 主管单位 | 省政府 |
创建时间 | 1813年 | 博士点数量 | 一级:0,二级:0 |
硕士点数量 | 一级:0,二级:0 | 学校类型 | 师范类 |
所在城市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办学层次 |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肇基于1813年重建的笔山书院,历经高等小学堂、兴义县立中学、贵州省兴义中学等历史时期。建国后,于1952年改为贵州省兴义师范学校,开始了现代师范教育的历史。1975年名为兴义地区“五·七”师范大学,1978年改称兴义师范专科学校,1982年改名黔西南民族师专,1993年又更名为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1年开始与贵州师范大学联合办学培养本科学生。2005年,兴义师范学校、安龙民族师范学校并入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扩大了办学规模。2009年3月,学校经教育部批准正式升格为兴义民族师范学院,系“省州共建、以州为主”的一所地方性全日制本科院校。2016年12月,学校通过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并经贵州省学位委员会批准,新增为“十三五”硕士学位立项建设单位,2017年,列为贵州省第二批应用型发展转型试点高校,2019年,与宁波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并招生。两百年来,学校持续办学、未断文绪,而今,更是秉承“勤学、尚美、求实、创新”的校训,将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层次,为国家培养各级各类人才近4万人,为黔西南州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地理位置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位于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南邻广西,西接云南,地处珠江上游和南昆铁路中段,属“左右江革命老区”。学校位于黔西南州州府所在地兴义市。
学科专业 学校现有14个二级学院,41个本科专业;涵盖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和农学九大学科门类,学校获硕士学位立项建设单位;现有8个省级一流大学建设项目,10个省级重点支持学科和专业、1个省级一流培育教学团队、3个省级一流课程(群)、5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5个省级挂名学科;有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中心、中国民族师范教育研究中心、国际山地旅游发展研究院等19个校内科研机构(中心)。
相关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