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全国最新排名第167位,位列黑龙江省内大学排名第9名,为中国高水平大学。
国内排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之前的高校是:沈阳工业大学(全国第167名),排在之后的是:内蒙古农业大学(全国第170名);在黑龙江省内位居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之前的是:哈尔滨理工大学(省内第8名),排在之后的是:哈尔滨商业大学(省内第9名)。
2025年“软科”、“校友会”、“武书连”、“Qs”、“U.S.News”等多家国内外高等教育评价机构发布了最新国内高校排行榜。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属于什么档次,在全国排名第几名?以下为新高考网志愿模拟填报平台整理的各大机构公布的详细数据,欢迎参考!
一:历年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全国排行榜(近三年)
1.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全国排名一览表(校友会版)
按艾瑞深中国校友会大学排行榜公布的数据看,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25年全国排名第167位。
年份 | 排名 | 院校 | 所在地 | 类型 | 办学层次 |
---|---|---|---|---|---|
2025 | 167 |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 黑龙江 哈尔滨市 | 医药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2024 | 168 |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 黑龙江 哈尔滨市 | 医药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2023 | 173 |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 黑龙江 哈尔滨市 | 医药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2.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全国排名一览表(软科版)
按软科排名版大学排行榜看,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24年全国排名第304位。
年份 | 排名 | 院校 | 所在地 | 类型 |
---|---|---|---|---|
2024 | 304 |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 黑龙江 哈尔滨市 | 医药 |
2023 | 263 |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 黑龙江 哈尔滨市 | 医药 |
2022 | 226 |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 黑龙江 哈尔滨市 | 医药 |
二: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省内排名一览表(2025)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在黑龙江省内高校排名仅次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排名第9位。
省内排名 | 院校名称 | 办学层次 | 所在地 | 性质 | 全国排名 |
---|---|---|---|---|---|
6 | 哈尔滨医科大学 | 中国一流大学 | 哈尔滨市 | 公办 | 103 |
7 | 哈尔滨师范大学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哈尔滨市 | 公办 | 145 |
8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区域一流大学 | 哈尔滨市 | 公办 | 165 |
9 |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哈尔滨市 | 公办 | 167 |
10 | 哈尔滨商业大学 | 区域一流大学 | 哈尔滨市 | 公办 | 216 |
11 | 东北石油大学 | 区域一流大学 | 大庆市 | 公办 | 252 |
12 |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 区域一流大学 | 大庆市 | 公办 | 252 |
注:省内排名由快志愿整理自校友会2025中国大学排名榜 |
三: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简介
是否是985 | 否 | 是否是211 | 否 |
是否是双一流 | 否 | 主管单位 | 省政府 |
创建时间 | 1954年 | 博士点数量 | 4 |
硕士点数量 | 6 | 学校类型 | 公办 |
所在城市 | 黑龙江 哈尔滨市 | 办学层次 | 省重点、保研、101计划 |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始建于1954年,经七十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已成为具有较高教学、科研、医疗水平,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高等中医药院校。学校于2004年全国首批获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结论,2007年全国首家通过教育部本科中医学专业认证单位,连续三次荣获全国文明单位,2018年、2022年两次获批成为黑龙江省“高水平大学和优势特色学科建设高校”,2021年获批成为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2023年获批成为经方与现代中药融合创新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单位。
学校设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药学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是国家第一类特色专业(中药学、药物制剂和针灸推拿学)和首批第二类特色专业(中医学)建设点。中药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为教育部首批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中医临床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为黑龙江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中医学、中药学、康复治疗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药学、中药资源与开发、医学实验技术、护理学、药物制剂等10个本科专业评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4个。学校有国家重点学科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3个、省级重点学科15个、省领军人才梯队20个;有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国家级课程思政建设教学团队1个、省级课程思政建设教学团队9个;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8门,有国家精品课程8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8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9门、省级课程思政建设示范课程11门、省精品课程22门;获首届国家级教材建设奖优秀教材一等奖1部,二等奖1部,首届省级教材建设奖优秀教材特等奖1部、一等奖3部、二等奖3部;有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1个,国家级虚拟教研室2个。学校两次获全国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称号,曾先后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省级教学成果奖65项。教学实验中心为全国医药类院校首批6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之一;中医药文献检索中心被确定为中国中医药文献检索中心黑龙江分中心,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科技项目查新定点单位;中医药博物馆被确定为黑龙江中医药博物馆,入选2021-2025年全国科普教育基地、黑龙江省唯一一个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黑龙江省中医药文化学术交流基地、黑龙江省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学校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研究中心1个、重点研究室3个、三级实验室10个;有黑龙江省工程中心1个、重点实验室11个、临床医学研究中心4个、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5个、校企合作工程技术中心2个;有科技部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黑龙江省科技创新平台1个。曾先后获得各级各类科研课题立项4332项,其中国家973项目及课题5项、863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及课题8项;获得各级各类奖励1880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8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项、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2项、吴阶平医药创新奖1项、李时珍医药创新奖1项、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项、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4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3项、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8项、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中国康复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中国针灸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中医药国际贡献奖一等奖1项、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学校培养的博士撰写的学位论文分别于2008年和2012年获得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学校教学科研设备总值达5.54亿元,有超导核磁共振波谱仪、超高分辨质谱仪等一批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在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研究、中药天然药物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等方面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在方剂配伍规律、针灸作用机理研究和中医药治疗内科、妇科、肾病等重大疾病的临床研究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