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吉林建筑大学全国最新排名第495位,位列吉林省内排名第24名。
国内排在吉林建筑大学之前的高校是:大连民族大学(全国第494名),排在之后的是: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全国第496名);在吉林省内位居吉林建筑大学之前的是:吉林医药学院(省内第23名),排在之后的是:吉林化工学院(省内第25名)。
2024年“软科”、“校友会”、“武书连”、“Qs”、“U.S.News”等多家国内外高等教育评价机构发布了最新国内高校排行榜。吉林建筑大学属于什么档次,在全国排名第几名?以下为新高考网志愿模拟填报平台整理的各大机构公布的详细数据,欢迎参考!
一:历年吉林建筑大学全国排行榜(近三年)
1. 吉林建筑大学全国排名一览表(软科版)
按软科排名版大学排行榜看,吉林建筑大学2024年全国排名第333位。
年份 | 排名 | 院校 | 所在地 | 类型 | 办学层次 |
---|---|---|---|---|---|
2024 | 333 | 吉林建筑大学 | 吉林 长春市 | 理工 | 省重点 |
2023 | 332 | 吉林建筑大学 | 吉林 长春市 | 理工 | 省重点 |
2022 | 321 | 吉林建筑大学 | 吉林 长春市 | 理工 | 省重点 |
查看更多数据请进入: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2. 吉林建筑大学全国排名一览表(校友会版)
按艾瑞深中国校友会大学排行榜公布的数据看,吉林建筑大学2024年全国排名第387位。
年份 | 排名 | 院校 | 所在地 | 类型 | 办学层次 |
---|---|---|---|---|---|
2024 | 387 | 吉林建筑大学 | 吉林 长春市 | 理工 | 省重点 |
2023 | 380 | 吉林建筑大学 | 吉林 长春市 | 理工 | 省重点 |
2022 | 366 | 吉林建筑大学 | 吉林 长春市 | 理工 | 省重点 |
查看更多数据请进入: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二:吉林建筑大学省内排名一览表(2023)
吉林建筑大学在吉林省内排名仅次于吉林医药学院,排名第24位。
省内排名 | 院校名称 | 类型 | 所在地 | 级别 | 性质 |
---|---|---|---|---|---|
23 | 吉林医药学院 | 医药 | 吉林市 | 省属 | 公办 |
24 | 吉林建筑大学 | 理工 | 长春市 | 省重点 | 公办 |
25 | 吉林化工学院 | 理工 | 吉林市 | 省属 | 公办 |
三:吉林建筑大学简介
是否是985 | 否 | 是否是211 | 否 |
是否是双一流 | 否 | 主管单位 | 省政府 |
创建时间 | 1956年 | 博士点数量 | 一级:0,二级:0 |
硕士点数量 | 一级:11,二级:0 | 学校类型 | 理工类 |
所在城市 | 长春市 | 办学层次 | 省重点 |
吉林建筑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以土木建筑为特色,理、工、文、管、法、艺、经等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吉林省重点建设的普通高等学校,是吉林省人民政府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共建高校,是全国首批百所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是吉林省城乡基本建设领域高级专门人才培养基地、科技研发基地、产业发展决策咨询与技术创新服务基地。
学校努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着力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求作为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标准。致力于培养和造就“理论基础坚实、实践能力扎实、思想作风朴实”,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形成了“三实型”人才培养特色。学校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是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7年度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2018年度、2020年度被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评为“中国创业创新典型示范高校”;先后被吉林省发改委、人社厅、教育厅等部门确定为“吉林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吉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基地”。
学校为加快推进学校教育现代化进程,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及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先后与美国、英国、俄罗斯、日本、韩国、新加坡等5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6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通过实施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积极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教育理念和优质教育资源,先后与俄罗斯太平洋国立大学、美国波特兰州立大学、美国杨斯顿州立大学在建筑学、工程管理、土木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专业合作举办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美国爱荷华大学、美国旧金山艺术大学、英国莱斯特大学等国外高校及科研机构通过教师出国交流、学生互换交流及海外人才引进等开展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 学校聘任了包括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在内的百余名专家学者为名誉教授、客座教授等,每年邀请50余名国外专家学者到校讲学;每年派出师生300多人次赴国外进行学术交流、科研合作、考察访问和访学留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