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安徽医科大学全国最新排名第197位,位列安徽省内排名第4名。
国内排在安徽医科大学之前的高校是:西北师范大学(全国第196名),排在之后的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全国第198名);在安徽省内位居安徽医科大学之前的是:合肥工业大学(省内第3名),排在之后的是:安徽师范大学(省内第5名)。
2024年“软科”、“校友会”、“武书连”、“Qs”、“U.S.News”等多家国内外高等教育评价机构发布了最新国内高校排行榜。安徽医科大学属于什么档次,在全国排名第几名?以下为新高考网志愿模拟填报平台整理的各大机构公布的详细数据,欢迎参考!
一:历年安徽医科大学全国排行榜(近三年)
1. 安徽医科大学全国排名一览表(软科版)
按软科排名版大学排行榜看,安徽医科大学2024年全国排名第154位。
年份 | 排名 | 院校 | 所在地 | 类型 | 办学层次 |
---|---|---|---|---|---|
2024 | 154 | 安徽医科大学 | 安徽 合肥市 | 医药 | 省重点,保研 |
2023 | 140 | 安徽医科大学 | 安徽 合肥市 | 医药 | 省重点,保研 |
2022 | 127 | 安徽医科大学 | 安徽 合肥市 | 医药 | 省重点,保研 |
查看更多数据请进入: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2. 安徽医科大学全国排名一览表(校友会版)
按艾瑞深中国校友会大学排行榜公布的数据看,安徽医科大学2024年全国排名第153位。
年份 | 排名 | 院校 | 所在地 | 类型 | 办学层次 |
---|---|---|---|---|---|
2024 | 153 | 安徽医科大学 | 安徽 合肥市 | 医药 | 省重点,保研 |
2023 | 159 | 安徽医科大学 | 安徽 合肥市 | 医药 | 省重点,保研 |
2022 | 175 | 安徽医科大学 | 安徽 合肥市 | 医药 | 省重点,保研 |
查看更多数据请进入: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3. 安徽医科大学全国排名一览表(U.S.News版)
按USNews中国大学排行榜看,安徽医科大学2023年全国排名第180位。
年份 | 排名 | 院校 | 所在地 | 类型 | 办学层次 |
---|---|---|---|---|---|
2023 | 180 | 安徽医科大学 | 安徽 合肥市 | 医药 | 省重点,保研 |
2022 | 177 | 安徽医科大学 | 安徽 合肥市 | 医药 | 省重点,保研 |
2021 | 160 | 安徽医科大学 | 安徽 合肥市 | 医药 | 省重点,保研 |
查看更多数据请进入: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二:安徽医科大学省内排名一览表(2023)
安徽医科大学在安徽省内排名仅次于合肥工业大学,排名第4位。
省内排名 | 院校名称 | 类型 | 所在地 | 级别 | 性质 |
---|---|---|---|---|---|
3 | 合肥工业大学 | 理工 | 合肥市 | 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 | 公办 |
4 | 安徽医科大学 | 医药 | 合肥市 | 省重点,保研 | 公办 |
5 | 安徽师范大学 | 师范 | 芜湖市 | 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 | 公办 |
三:安徽医科大学简介
是否是985 | 否 | 是否是211 | 否 |
是否是双一流 | 否 | 主管单位 | 省政府 |
创建时间 | 1926年 | 博士点数量 | 一级:4,二级:44 |
硕士点数量 | 一级:14,二级:76 | 学校类型 | 医药类 |
所在城市 | 合肥市 | 办学层次 | 省重点,保研 |
安徽医科大学是安徽省办学历史最早的高等学校之一,是安徽省第一所高等医科院校。学校坐落在有“江南唇齿,淮右襟喉”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合肥,承立德树人之使命,育精医报国之英才。学校是安徽省属重点大学,是教育部、国家卫健委和安徽省共建高校,是安徽省第一批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和第一批综合改革试点学校。学校前身是1926年始创于上海的东南医科大学,1949年响应中共中央华东局“面向农村,走向内地”的号召,内迁安徽怀远。1952年定址合肥,改名安徽医学院。1985年更名安徽医科大学。作为安徽医药高等教育的发源地,学校始终是安徽省高等医学教育事业和卫生健康事业的开创者、孕育者和引领者。
学校创立之初,胸怀仁心医民、精医报国梦想的郭琦元、张锡祺、汤蠡舟、余云岫、李祖蔚、胡定安、陈邦典、万昕等一大批医学教育家在校任教,著书立说、陶育良医、康民济世。95年来,薪火相传的一代代安医人,始终秉承“好学力行,造就良医”的校训精神,弘扬“厚德至善,博学济世”的校风、“崇教、乐教、善教”的教风和“求真、求精、求新”的学风,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数以十万计的医学高等专门人才,涌现出以毛泽东主席的保健医生朱仲丽、被称为“中国手”的于仲嘉、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秦伯益、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德培、服务“两弹一星”工程的蒋本沂,临床药理学开创者徐叔云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校友。
学校坚持开门开放办学,坚持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校地、校院和校企广泛合作,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主动对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布局,成为长三角医学教育联盟创始副主席单位。加快融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重点打造大健康研究院健康大数据与群体医学研究所、安徽省转化医学研究院等重大创新平台。采取“学院+中心”的产学研用一体化建设模式,积极推进新医科中心项目建设,为推动我省医学教育创新、支撑大健康产业发展贡献重要力量。学校建有高质量的实践教学体系,拥有临床学院达50余所,实践教学基地90余所,分布于安徽省各地市及北京、上海、江苏、山东、浙江、广东、福建、新疆等省(市、自治区)。同美国、德国、英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加拿大、意大利、日本、西班牙、瑞典、马来西亚、加纳、埃塞俄比亚、韩国以及台湾地区、香港地区等16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广泛开展合作交流与合作办学,双方互派专家学者、互派学生、相互交流信息资料、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
相关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