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工业大学智能建造专业怎么样好不好,全国排名多少?
湖南工业大学智能建造专业被软科评为B等级,全国排名第50位,实力仅次于河南科技大学;在湖南省内排名第4位,排在湖南城市学院之上。
一、湖南工业大学智能建造专业排名
以下为新高考网根据软科发布的2024年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榜整理的湖南工业大学智能建造专业的具体排名情况,欢迎参考!
1、湖南工业大学智能建造专业排名一览表(全国)
在2024年软科发布的智能建造专业大学排名中,共有76所大学上榜。其中,湖南工业大学智能建造专业位列全国第50名,仅排在安徽工业大学和河南科技大学之后。
全国排名 | 专业名称 | 院校名称 | 专业评级 | 省份 |
---|---|---|---|---|
45 | 智能建造 | 吉林建筑大学 | B+ | 吉林 |
46 | 智能建造 | 福建理工大学 | B | 福建 |
47 | 智能建造 | 长江大学 | B | 湖北 |
48 | 智能建造 | 安徽工业大学 | B | 安徽 |
49 | 智能建造 | 河南科技大学 | B | 河南 |
50 | 智能建造 | 湖南工业大学 | B | 湖南 |
51 | 智能建造 |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 B | 浙江 |
52 | 智能建造 | 浙大城市学院 | B | 浙江 |
53 | 智能建造 | 河南工业大学 | B | 河南 |
54 | 智能建造 | 南京工程学院 | B | 江苏 |
55 | 智能建造 | 四川轻化工大学 | B | 四川 |
2、湖南工业大学智能建造专业排名一览表(本省)
在湖南省,共有5所高校的智能建造专业跻身软科专业排名榜单,湖南工业大学的智能建造专业位列湖南省内第4名,超越了湖南城市学院。
省内排名 | 专业名称 | 院校名称 | 专业评级 | 城市 | 全国排名 |
---|---|---|---|---|---|
1 | 智能建造 | 湖南大学 | A | 长沙 | 8 |
2 | 智能建造 | 长沙理工大学 | B+ | 长沙 | 21 |
3 | 智能建造 | 湖南科技大学 | B+ | 湘潭 | 32 |
4 | 智能建造 | 湖南工业大学 | B | 株洲 | 50 |
5 | 智能建造 | 湖南城市学院 | B | 益阳 | 66 |
二、湖南工业大学智能建造专业在本校怎么样
在最新的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榜中,湖南工业大学共有70个专业上榜。其中,湖南工业大学的智能建造专业获得了B级评价,与此实力水平和就业率相近的专业有体育教育、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戏剧影视文学、舞蹈表演等,详见如下。
专业名称 | 院校名称 | 专业评级 |
---|---|---|
工程造价 | 湖南工业大学 | B+ |
信息工程 | 湖南工业大学 | B |
运动训练 | 湖南工业大学 | B+ |
体育教育 | 湖南工业大学 | B+ |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 湖南工业大学 | B |
智能建造 | 湖南工业大学 | B |
戏剧影视文学 | 湖南工业大学 | B |
舞蹈表演 | 湖南工业大学 | B+ |
音乐学 | 湖南工业大学 | B+ |
翻译 | 湖南工业大学 | B+ |
服装与服饰设计 | 湖南工业大学 | B+ |
三、湖南工业大学智能建造专业简介
湖南工业大学的智能建造专业类别为工学类,隶属于湖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024年湖南工业大学智能建造专业在全国共招生160人,学费为5900元/年。
专业特色:智能建造专业是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建筑业的升级转型而新增设专业,属于特设专业,是在土木工程专业基础上融合了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机械制造等新技术发展起来的新工科专业。2022年我校开始招收智能建造专业本科生,学生入校后实行导师制,由专业导师全面指导学生学习、创新创业和课外科研活动,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人才培养:本专业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多样化”培养模式,建设高水平高素质师资队伍,精编高质量教材,打造高水平金课和高层级实践教学基地,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理论知识扎实、实践和创新能力突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智能建造的相关原理和基本方法,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能够胜任土木工程智能规划与设计、智能装备与施工、智能设施与防灾、智能运维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专门人才。科学研究:本专业依托既有工程结构安全风险智慧管控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立足株洲市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发展规划,在土木工程全过程BIM集成智能设计、适应建造工业化的结构体系创新、智慧施工技术及平台开发、基于AI图像识别的结构诊断等方面开展系统研究,获得了多项国内外专利技术并应用于长江大桥车流荷载智能监控、湖南省农村公路缺陷检测等重大工程实践,已在国内智能建造领域形成了良好的优势。就业升学:本专业学生可从事智能建造的设计、施工、管理、开发、研究以及传统土木工程的各个领域的工作,还可以从事人工智能、智慧交通等新型交叉行业的工作,就业面非常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