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民族大学到底好不好?口碑怎么样?值得读吗?在高考志愿填报时,这些都是广大考生和家长们比较关心的问题,以下为新高考网整理的校友评价、学校排名、学校简介等,比较能够客观反映学校的真实情况,欢迎参考!
西北民族大学怎么样好不好
口碑1:
学校挺不错,是个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交流的地方,全国各地的同学,甚至国外的同学,不仅仅学习书本知识,更多使你了解更多民族的更多的文化。大家的活跃的思维方式,各有特色,走进这个学校更多的需要包容。
口碑2:
学校榆中校区位于白虎山下,比较荒凉。但学校内部植被较多,夏天依旧绿树成荫。登上白虎山,会有一种别样风采。汉语言专业老师能力强,责任心强,基本都是博士生。强推。
口碑3:
一所民族大学,本部近几年修建筑,乱了点,榆中校区环境比本部好,个人感觉可以,虽然不是啥重点高校,我们学校舞蹈,音乐,阿语挺不错的
口碑4:
西北民族大学是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直属的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前身为西北民族学院,创建于1950年8月,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建的第一所民族高等院校。学校是一所中央直属民族学校,有两个校区,榆中校区和校本部民族氛围比较浓,可以学到不同地域文化,你的同学都来自全国各地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同是也能开阔视野。
口碑5:
中国西北游,出发在兰州。本学校就在兰州,是一个民族院校,所以包容汇聚不同民族文化是她最大的特色,学校有两个校区一个在兰州一个在榆中,学校食堂也很有特色有清真食堂和大众食堂,南方的童鞋也可以吃到很多南方特色菜,当然,你也可以入乡随俗,品尝北方佳肴。学校让人痒痒一点是有点偏远。
口碑6:
优点:师资力量强,教学水平高。学习氛围浓厚,食堂多。配套设施完善。缺点:排课不合理,多的学期满课,少的学期两天没课。学费便宜
口碑7:
校园建设很完美,硬件设施也很齐全,就是新校区太偏僻了,在兰州市的一个小村子里边,生活倒是很方便,只是和外界接触得少如果你都不出去的话。
口碑8:
民族类院校,学习氛围一般,只有到一定考试时间段才能发现大范围的学习氛围食堂饭菜便宜,但有的食堂阿姨特别暴躁大校区在山里,比较不方便,主校区在城里学校热门专业是少数民族文学、民族学与社会学以及土木工程学费比较便宜,基本上加住宿费,一年也就5000元
口碑9:
学校拥有一支以博士生、硕士生导师为中坚力量的教职工队伍。现有教职工17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100余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590余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22人,国家民委突出贡献专家7人,甘肃省领军人才6人,博士生导师15人,硕士生导师247人。有蒙古语言文学主干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有藏语言文学主干课程和20世纪中国文学2个省级教学团队
口碑10:
学校是国家重点扶持的民族院校,在财政上面的到国家大力支持,科研经费充足,教学水平良好,学习氛围很好。但地处西北,经济比较落后,很多学生毕业之后都会选择到一线城市发展。
以上只是部分网友的评价,对于西北民族大学怎么样好不好,相信已经有了初步判断~
最后祝大家能考上心仪的大学!
西北民族大学全国排名
根据校友会排行榜数据看,西北民族大学全国排名第212位,在软科大学排行榜中排名第417位,在武书连大学排行榜中排名第395位,在录取难易度大学排行榜中排名第566位。
院校 | 排行榜 | 排名 | 所在地 | 类型 | 办学层次 |
---|---|---|---|---|---|
西北民族大学 | 校友会 | 212 | 甘肃 兰州市 | 综合 | 中国知名大学,区域一流大学 |
西北民族大学 | 软科 | 417 | 甘肃 兰州市 | 综合 | 中国知名大学,区域一流大学 |
西北民族大学 | 武书连 | 395 | 甘肃 兰州市 | 综合 | 中国知名大学,区域一流大学 |
西北民族大学 | 录取难易度 | 566 | 甘肃 兰州市 | 综合 | 中国知名大学,区域一流大学 |
详见:西北民族大学排名全国第几名(2022-2025最新排名表)
西北民族大学简介:
西北民族大学坐落于“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兰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创建的第一所民族高等学府,隶属于国家民委,是国家民委与教育部、国家民委与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建院校,是甘肃省确定的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
学校拥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设有25个教学科研单位,学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1个门类,有本科专业7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8个,硕士学位授权交叉学科2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7个,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面向全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港澳台地区招生。现有师生3万余人。
学校拥有“国家西部大开发突出贡献集体”1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全国劳动模范”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甘肃省拔尖领军人才3人,甘肃省领军人才15人,国家民委领军人才14人。有省部级重点学科27个,在甘肃省“双一流”学科建设中,民族学为优势学科,中国语言文学、计算机科学与民族信息技术、生物工程为特色学科。有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66门,是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单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