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软件学院到底好不好?口碑怎么样?值得读吗?在高考志愿填报时,这些都是广大考生和家长们比较关心的问题,以下为新高考网整理的校友评价、学校排名、学校简介等,比较能够客观反映学校的真实情况,欢迎参考!
广州软件学院怎么样好不好
口碑1:
软件行业不错,毕竟学校名字都是软件学院了,在软件行业还是有口碑的其他专业不做多推荐……学费倒是一年一年的涨了,不过为了学历,来读个贵的学校也是没办法的,能去好学校就尽量去好学校吧
口碑2:
非常不错的一间学校,能够带给你很不错的学习环境,但是因为学生层次问题,氛围确实一般,所以最终还是要靠自己,但是学校的师资,硬件等等方面都是非常好的
口碑3:
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简称华软学院)成立于2002年,创建之初是由广州大学和社会力量合作举办的民办二级学院,2006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确认为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独立学院。华软学院设有软件工程系、网络技术系、电子系、计算机系、数码媒体系、游戏系、管理系、国际经贸系、财会系、外语系等10个系,开设包括广东省“十一五”特色专业软件工程、网络工程在内的28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艺术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等5大学科门类。
口碑4:
华软除了网络有限制、食堂较差之外,整体都算不错,老师负责任、学习氛围好(氛围说是自己创造的,可以多去泡图书馆),认真学习出来很容易找工作~!建议不要荒废时间!
口碑5:
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学校有许多弊端.比如说,学校的师资、校舍、规模、文化背景等千差万别,事实上很难制定统一的合理的评价标准.条件好的学校年年获奖,缺乏前进动力;条件不错。
口碑6:
软件技术相对于其他普通本科学校较为优势,有许多的比赛资源,优秀的教师团队,优雅的读书环境。离市区偏远,适合读书。奖学金丰富,可以靠奖学金来充当生活费。
口碑7:
学校总体还可以、就是校园环境漂亮,食堂就不太好了,欠缺,总体师资也就那样吧、感觉大学也都差不多.........................
口碑8:
学院发展的越来越好,在同批次院校中名列前矛,招生质量越来越高,招生数量也逐渐增多,教学环境正渐完善。
口碑9:
学校占地小,但学生人数却也不少,是优点是缺点就因人而异了,对我而言,我是挺喜欢的,因为走路去上课不用花太多时间。然后师资力量确实一般,大学还是得多自学。学习氛围也一般,在期末和靠四六级的时间,图书馆的人倒是多了不少,平时的话过去一般都有位置。食堂是我觉得最大的败笔,可能我口比较刁,但是食堂的环境是真的很不好,迫不得已不会想在那边吃饭的。宿舍的配套设施倒是完备。软件系是最热门的了,同时也是最好就业的,毕竟都叫软件学院了,还是有点东西的。创业的氛围也很浓重,各种创业支持、创业基地。
口碑10:
华软还是很不错的。大学的学习氛围的话是要看个人吧。食堂一般般,大部分时间都会去学校对面吃。环境算很不错的,4人一间的宿舍,有空调有热水器,跟舍友一起合买了洗衣机都很方便。学校比较热门的应该是软件系。学费略贵,特别是艺术类专业。
以上只是部分网友的评价,对于广州软件学院怎么样好不好,相信已经有了初步判断~
最后祝大家能考上心仪的大学!
广州软件学院全国排名
根据录取难易度排行榜数据看,广州软件学院全国排名第885位。
院校 | 排行榜 | 排名 | 所在地 | 类型 | 办学层次 |
---|---|---|---|---|---|
广州软件学院 | 录取难易度 | 885 | 广东 广州市 | 理工 | 中国高水平大学,独立学院 |
广州软件学院简介:
2002年,广州软件学院诞生在广州的后花园——从化。2006年开始实施本科层次的学历教育,前身为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2020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广东省人民政府同意,转设更名为广州软件学院。学校董事长梁冠军先生是美国著名侨领、华人知名实业家、中华海外联谊会副会长、中国侨联顾问、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常务理事、美国美东华人社团联合总会主席。
学校注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依托信息产业,以计算机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为立足点,重点发展信息技术类专业群,形成以软件与信息技术类专业为龙头,以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为特色的专业群,与华为、奇安信、中软国际、中科智城、京东等知名企业在信息技术、空间安全、智慧物流等领域建立了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共建专业,协同育人,同时在人工智能、网络空间安全、区块链等领域,强化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共同培养适应信息技术产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打造信息技术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助力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面向海内外吸纳优秀人才,有专业素质过硬的专家教授,也有海外留学归国的人员,还有来自企业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人才。按照“德业并重,引育并进”的建设思路,大力实施“双百计划”和“优才计划”,健全人才引育机制,大力支持青年教师成长与发展,近百名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或参与访问学者计划,拥有一支规模适度、相对稳定、素质良好的师资队伍,成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