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怎么样好不好,全国排名多少?
西安交通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研究型)被校友会评为A等级,全国排名第15位,实力仅次于东北大学;在陕西省内排名第1位,排在西北工业大学之上。
一、西安交通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排名
以下为新高考网根据校友会发布的2024年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榜整理的西安交通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具体排名情况,欢迎参考!
1、西安交通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排名一览表(全国)
在2024年校友会发布的中国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排名(研究型)中,共有97所大学上榜。其中,西安交通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位列全国第15名,仅排在东北大学和西交利物浦大学之后。
全国排名 | 专业名称 | 院校名称 | 档次(研究型) | 省份 |
---|---|---|---|---|
15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贵州大学 | A(5★) | 贵州 |
15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华中科技大学 | A(5★) | 湖北 |
15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南京理工大学 | A(5★) | 江苏 |
15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西交利物浦大学 | A(5★) | 江苏 |
15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东北大学 | A(5★) | 辽宁 |
15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西安交通大学 | A(5★) | 陕西 |
15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重庆邮电大学 | A(5★) | 重庆 |
24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合肥工业大学 | B++(4★) | 安徽 |
24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北京交通大学 | B++(4★) | 北京 |
24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北京工业大学 | B++(4★) | 北京 |
24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福州大学 | B++(4★) | 福建 |
2、西安交通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排名一览表(本省)
在陕西省,共有8所高校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跻身校友会专业排名(研究型)榜单,西安交通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位列陕西省内第1名,超越了西北工业大学。
省内排名 | 专业名称 | 院校名称 | 档次(研究型) | 城市 | 全国排名 |
---|---|---|---|---|---|
1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西安交通大学 | A(5★) | 西安市 | 15 |
2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西北工业大学 | A(5★) | 西安市 | 10 |
3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A(5★) | 西安市 | 10 |
4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西安理工大学 | A(5★) | 西安市 | 10 |
5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西北大学 | B++(4★) | 西安市 | 24 |
6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陕西科技大学 | B++(4★) | 西安市 | 39 |
7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西安邮电大学 | B++(4★) | 西安市 | 39 |
8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西安科技大学 | B+(3★) | 西安市 | 69 |
二、西安交通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在本校怎么样
在最新的校友会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榜中,西安交通大学共有91个专业上榜。其中,西安交通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获得了A级评价,档次为中国一流专业,与此实力水平和就业率相近的专业有金融学、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软件工程等,详见如下。
专业名称 | 院校名称 | 档次(研究型) |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西安交通大学 | A+(5★) |
工程管理 | 西安交通大学 | A+(5★) |
生物医学工程 | 西安交通大学 | A(5★) |
金融学 | 西安交通大学 | A+(5★) |
财务管理 | 西安交通大学 | A(5★)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西安交通大学 | A(5★)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西安交通大学 | A+(5★) |
软件工程 | 西安交通大学 | A(5★) |
市场营销 | 西安交通大学 | A(5★) |
临床医学 | 西安交通大学 | A(5★)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西安交通大学 | A(5★) |
三、西安交通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简介
西安交通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类别为电子信息类,隶属于西安交通大学电信学部。2024年西安交通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在全国共招生108人,学费为6600元/年。
培养目标:该专业创建于1958年,是全国首批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授权点。设有“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国家重点学科和“物理电子学”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及电子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旨在培养具备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扎实的科学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精湛的实践技能、优秀的科学素养、国际化的视野与竞争力,能从事电子材料与器件、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物理电子和信息显示、微波技术、光通信与网络技术以及集成电路、集成电子和光电子系统方面的理论、应用及设计和制造等工作的创新型高层次专门人才。该专业为全日制本科,学制四年,学生修完规定课程及学分,可获得工学学士学位。办学条件:该专业拥有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学科研队伍。现有教职员工94人,其中,教授26人,研究员2人、副教授28人、高级工程师4人,具有博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90%。教师队伍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共中央组织部“千人计划”入选者4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奖获得者1人、中共中央组织部“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5人。该专业拥有2个国家专项实验室、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1个陕西省重点实验室,此外还设有5个研究所及1个本科教学实验中心。培养特色:该专业实施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采取中小班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结合“信息新蕾”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开展科研和教学互动,培养创新思维、激发研究潜质。培养口径宽,学生可根据社会需要和个人志向选修课程。毕业去向:该专业超过一半的毕业生保送或考取研究生,相当一部分去世界知名大学深造。就业的毕业生工作层次高,既有国家电子科技集团、航空航天集团、重要科研院所等大型企事业单位,也有惠普、西门子、飞利浦、松下、索尼、三星、LG、台积电、华为、中兴、联想等国际化大公司。毕业生中涌现出一大批享誉国内外的优秀学者,如:美国物理学会会士贾全喜、常增虎,新加坡总统科技奖获得者余明斌,半导体专家李晋闽、钱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