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中医药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怎么样好不好,全国排名多少?
安徽中医药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被软科评为B+等级,全国排名第86位,实力仅次于南京晓庄学院;在安徽省内排名第5位,排在淮北师范大学之上。
此外,安徽中医药大学的应用心理学专业还是省级特色专业!
一、安徽中医药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排名
以下为新高考网根据软科发布的2024年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榜整理的安徽中医药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具体排名情况,欢迎参考!
1、安徽中医药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排名一览表(全国)
在2024年软科发布的应用心理学专业大学排名中,共有151所大学上榜。其中,安徽中医药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位列全国第86名,仅排在湖南中医药大学和南京晓庄学院之后。
全国排名 | 专业名称 | 院校名称 | 专业评级 | 省份 |
---|---|---|---|---|
80 | 应用心理学 | 上海政法学院 | B+ | 上海 |
82 | 应用心理学 | 山东中医药大学 | B+ | 山东 |
83 | 应用心理学 | 山东第二医科大学 | B+ | 山东 |
83 | 应用心理学 | 湖南中医药大学 | B+ | 湖南 |
85 | 应用心理学 | 南京晓庄学院 | B+ | 江苏 |
86 | 应用心理学 | 安徽中医药大学 | B+ | 安徽 |
87 | 应用心理学 |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 B+ | 天津 |
88 | 应用心理学 | 江汉大学 | B+ | 湖北 |
89 | 应用心理学 | 淮北师范大学 | B+ | 安徽 |
90 | 应用心理学 | 承德医学院 | B+ | 河北 |
90 | 应用心理学 | 石河子大学 | B+ | 新疆 |
2、安徽中医药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排名一览表(本省)
在安徽省,共有9所高校的应用心理学专业跻身软科专业排名榜单,安徽中医药大学的应用心理学专业位列安徽省内第5名,超越了淮北师范大学。
省内排名 | 专业名称 | 院校名称 | 专业评级 | 城市 | 全国排名 |
---|---|---|---|---|---|
1 | 应用心理学 | 安徽医科大学 | B+ | 合肥 | 31 |
2 | 应用心理学 | 安徽大学 | B+ | 合肥 | 55 |
3 | 应用心理学 | 皖南医学院 | B+ | 芜湖 | 67 |
4 | 应用心理学 | 合肥师范学院 | B+ | 合肥 | 79 |
5 | 应用心理学 | 安徽中医药大学 | B+ | 合肥 | 86 |
6 | 应用心理学 | 淮北师范大学 | B+ | 淮北 | 89 |
7 | 应用心理学 | 安徽农业大学 | B | 合肥 | 103 |
8 | 应用心理学 | 蚌埠医科大学 | B | 蚌埠 | 120 |
9 | 应用心理学 | 安庆师范大学 | B | 安庆 | 128 |
二、安徽中医药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在本校怎么样
在最新的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榜中,安徽中医药大学共有27个专业上榜。其中,安徽中医药大学的应用心理学专业获得了B+级评价,与此实力水平和就业率相近的专业有制药工程、药学、公共事业管理、医学检验技术等,详见如下。
专业名称 | 院校名称 | 专业评级 |
---|---|---|
康复治疗学 | 安徽中医药大学 | B+ |
医学影像技术 | 安徽中医药大学 | B |
保险学 | 安徽中医药大学 | B |
制药工程 | 安徽中医药大学 | B+ |
药学 | 安徽中医药大学 | B+ |
应用心理学 | 安徽中医药大学 | B+ |
公共事业管理 | 安徽中医药大学 | B+ |
医学检验技术 | 安徽中医药大学 | B |
护理学 | 安徽中医药大学 | B |
食品质量与安全 | 安徽中医药大学 | B |
汉语国际教育 | 安徽中医药大学 | B+ |
三、安徽中医药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简介
安徽中医药大学的应用心理学专业类别为经济学类,隶属于安徽中医药大学人文与国际教育交流学院(国际合作中心)。2024年安徽中医药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在全国共招生60人,学费为5200元/年。
专业简介:安徽省本科第一批次招生专业,省级特色专业,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培养具备良好的心理学素养,掌握系统的心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同时具备中医临床医学基本常识,能在医疗卫生机构、学校等教育机构、企事业单位、社区等从事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以及心理健康教育、人力资源管理、健康服务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主要课程:普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心理测量学、心理统计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认知心理学、精神病学、中医学概论、中医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学制与学位:学制四年,授理学学士学位。就业去向:近三年平均就业率92.6%,就业单位多为心理咨询机构、中小学校、政府部门、各类医疗服务机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健康教育、咨询服务公司等机构,以及与心理科学相关的教学与科研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