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江夏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怎么样好不好,全国排名多少?
福建江夏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被软科评为B等级,全国排名第169位,实力仅次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在福建省内排名第4位,排在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之上。
一、福建江夏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排名
以下为新高考网根据软科发布的2024年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榜整理的福建江夏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具体排名情况,欢迎参考!
1、福建江夏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排名一览表(全国)
在2024年软科发布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大学排名中,共有243所大学上榜。其中,福建江夏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位列全国第169名,仅排在南京工程学院和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之后。
全国排名 | 专业名称 | 院校名称 | 专业评级 | 省份 |
---|---|---|---|---|
164 | 人力资源管理 | 中华女子学院 | B | 北京 |
164 | 人力资源管理 | 甘肃政法大学 | B | 甘肃 |
166 | 人力资源管理 | 桂林理工大学 | B | 广西 |
167 | 人力资源管理 | 南京工程学院 | B | 江苏 |
168 | 人力资源管理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B | 广西 |
169 | 人力资源管理 | 福建江夏学院 | B | 福建 |
170 | 人力资源管理 | 安徽工程大学 | B | 安徽 |
170 | 人力资源管理 | 广东金融学院 | B | 广东 |
172 | 人力资源管理 | 新疆师范大学 | B | 新疆 |
173 | 人力资源管理 | 西藏民族大学 | B | 西藏 |
174 | 人力资源管理 | 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 | B | 广东 |
2、福建江夏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排名一览表(本省)
在福建省,共有7所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跻身软科专业排名榜单,福建江夏学院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位列福建省内第4名,超越了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
省内排名 | 专业名称 | 院校名称 | 专业评级 | 城市 | 全国排名 |
---|---|---|---|---|---|
1 | 人力资源管理 | 厦门大学 | A+ | 厦门 | 3 |
2 | 人力资源管理 | 华侨大学 | A | 泉州 | 32 |
3 | 人力资源管理 | 福建农林大学 | B+ | 福州 | 114 |
4 | 人力资源管理 | 福建江夏学院 | B | 福州 | 169 |
5 | 人力资源管理 |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 | B | 福州 | 212 |
6 | 人力资源管理 | 闽南师范大学 | B | 漳州 | 217 |
7 | 人力资源管理 | 福建商学院 | B | 福州 | 237 |
二、福建江夏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本校怎么样
在最新的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榜中,福建江夏学院共有37个专业上榜。其中,福建江夏学院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获得了B级评价,与此实力水平和就业率相近的专业有行政管理、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工程管理等,详见如下。
专业名称 | 院校名称 | 专业评级 |
---|---|---|
经济统计学 | 福建江夏学院 | B |
商务英语 | 福建江夏学院 | B+ |
金融工程 | 福建江夏学院 | B |
行政管理 | 福建江夏学院 | B |
电子商务 | 福建江夏学院 | B |
人力资源管理 | 福建江夏学院 | B |
物流管理 | 福建江夏学院 | B |
工程管理 | 福建江夏学院 | B |
财务管理 | 福建江夏学院 | B+ |
物联网工程 | 福建江夏学院 | B |
金融学 | 福建江夏学院 | B |
三、福建江夏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简介
福建江夏学院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类别为历史学类,隶属于福建江夏学院工商管理学院。2024年福建江夏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全国共招生88人,学费为5200元/年。
【专业简介】本专业在福建省内高校较早开设,是教育部批准学校首批设置的本科专业,目前是福建省“工商管理重点学科”、福建省工商管理应用型学科“创业与中小企业管理”建设项目、福建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福建江夏学院品牌专业,被列入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本专业引进台湾高层次人才担任专职教师,与英国大学、台湾高校、企业长期保持密切合作,在省内和台湾的行业协会、行业龙头企业建立了学生实践教育基地。【主要课程】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组织与工作设计、招聘与人才测评、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劳动关系与劳动法、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劳动经济学、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管理沟通、市场营销学、会计学原理、生产与运作管理等课程。拥有《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等2门省级和2门校级精品课程。【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学位【就业方向】本专业旨在培养系统掌握人力资源管理基础理论与业务技能,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在政府部门、事业单位、非营利性机构从事人事、行政、劳动关系以及组织管理等工作;能在跨国公司、外经贸企业、三资企业、工商企业从事员工招聘与测评、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与福利管理、安全卫生、劳资关系、社会保障以及行政管理等工作;能在大型现代人才中介公司从事人事代理、人才招聘与培训、劳动力派遣、劳动法律服务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