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怎么样好不好,全国排名多少?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研究型)被校友会评为A++等级,全国排名第2位,实力仅次于华中科技大学;在陕西省内排名第1位,排在西安理工大学之上。
一、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排名
以下为新高考网根据校友会发布的2024年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榜整理的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具体排名情况,欢迎参考!
1、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排名一览表(全国)
在2024年校友会发布的中国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排名(研究型)中,共有123所大学上榜。其中,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位列全国第2名,仅排在华中科技大学和清华大学之后。
全国排名 | 专业名称 | 院校名称 | 档次(研究型) | 省份 |
---|---|---|---|---|
1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清华大学 | A++(8★) | 北京 |
2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华中科技大学 | A++(7★) | 湖北 |
2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西安交通大学 | A++(7★) | 陕西 |
4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北京大学 | A++(7★) | 北京 |
4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上海交通大学 | A++(7★) | 上海 |
6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A+(6★) | 安徽 |
6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东南大学 | A+(6★) | 江苏 |
6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大连理工大学 | A+(6★) | 辽宁 |
2、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排名一览表(本省)
在陕西省,共有6所高校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跻身校友会专业排名(研究型)榜单,西安交通大学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位列陕西省内第1名,超越了西安理工大学。
省内排名 | 专业名称 | 院校名称 | 档次(研究型) | 城市 | 全国排名 |
---|---|---|---|---|---|
1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西安交通大学 | A++(7★) | 西安市 | 2 |
2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西安理工大学 | A(5★) | 西安市 | 11 |
3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西北工业大学 | B++(4★) | 西安市 | 30 |
4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长安大学 | B++(4★) | 西安市 | 54 |
5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B+(3★) | 咸阳市 | 80 |
6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陕西科技大学 | B+(3★) | 西安市 | 98 |
二、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在本校怎么样
在最新的校友会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榜中,西安交通大学共有91个专业上榜。其中,西安交通大学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获得了A++级评价,档次为世界知名高水平、中国顶尖专业,与此实力水平和就业率相近的专业有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工商管理等,详见如下。
专业名称 | 院校名称 | 档次(研究型) |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西安交通大学 | A++(7★)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西安交通大学 | A++(7★)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西安交通大学 | A++(7★) |
工商管理 | 西安交通大学 | A++(7★)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西安交通大学 | A++(7★) |
机械工程 | 西安交通大学 | A++(7★) |
自动化 | 西安交通大学 | A++(7★) |
三、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简介
西安交通大学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类别为能源动力类,隶属于西安交通大学能动学院。2024年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在全国共招生14人,学费为6600元/年。
培养目标:该专业是一个宽口径大类专业,专业地位与综合实力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在国际上也享有较高声誉。专业所对应的“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被认定为首批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历次国家学科评估皆名列前茅。培养具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宽厚基础理论,系统掌握能源高效转换与洁净利用、动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控制与运行方面的专业知识,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质,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社会责任意识、自主学习意识和自我创新意识强烈、国际视野开阔、引领行业、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的高级专门人才。师资条件:拥有教授70名、副教授72名,其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3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8名、国家级教学名师2名、中组部“万人计划”科技领军人才1名、“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名、“千人计划”学者3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6名、讲座教授4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9名,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入选者1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4名,中组部青年千人3名,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4名,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1名,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4名,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37名,霍英东高校青年奖及基金获得者共11人次,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9人。拥有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流体机械及压缩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流体机械国家专业实验室等3个国家级研究机构和热流科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拥有国家级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培养特色:本专业为国家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入选专业,秉承现代工程教育理念,采用宽口径分模块培养模式,坚持教学科研相长,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注重学生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毕业去向: 超过50%的毕业生保送或考取研究生,约10%出国深造,其余毕业生就业领域宽广,就业层次高,可到能源动力、动力机械、航空航海、石油化工、环境保护等相关领域的研究院所、设计院、高等院校与大型企业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学和管理工作。毕业生以过硬的综合素质享誉国内外,在国家经济和国防建设中发挥着骨干和领军人物的作用。培养出了蔡睿贤院士、林宗虎院士、谢友柏院士、陶文铨院士等杰出科学家和一大批知名企业家和社会活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