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科技大学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怎么样好不好,全国排名多少?
山东科技大学智能制造工程专业被软科评为B+等级,全国排名第47位,实力仅次于南昌大学;在山东省内排名第3位,排在青岛理工大学之上。
此外,山东科技大学的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还被评为了B-类学科专业,为山东科技大学王牌专业之一,实力雄厚,毕业生就业率也一直名列前茅!
一、山东科技大学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排名
以下为新高考网根据软科发布的2024年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榜整理的山东科技大学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的具体排名情况,欢迎参考!
1、山东科技大学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排名一览表(全国)
在2024年软科发布的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大学排名中,共有172所大学上榜。其中,山东科技大学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位列全国第47名,仅排在南京林业大学和南昌大学之后。
全国排名 | 专业名称 | 院校名称 | 专业评级 | 省份 |
---|---|---|---|---|
42 | 智能制造工程 | 华侨大学 | B+ | 福建 |
43 | 智能制造工程 | 西安工业大学 | B+ | 陕西 |
44 | 智能制造工程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B+ | 黑龙江 |
45 | 智能制造工程 | 南京林业大学 | B+ | 江苏 |
46 | 智能制造工程 | 南昌大学 | B+ | 江西 |
47 | 智能制造工程 | 山东科技大学 | B+ | 山东 |
48 | 智能制造工程 | 天津工业大学 | B+ | 天津 |
49 | 智能制造工程 | 西南大学 | B+ | 重庆 |
50 | 智能制造工程 | 江苏科技大学 | B+ | 江苏 |
51 | 智能制造工程 | 青岛理工大学 | B+ | 山东 |
52 | 智能制造工程 | 广州大学 | B+ | 广东 |
2、山东科技大学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排名一览表(本省)
在山东省,共有13所高校的智能制造工程专业跻身软科专业排名榜单,山东科技大学的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位列山东省内第3名,超越了青岛理工大学。
省内排名 | 专业名称 | 院校名称 | 专业评级 | 城市 | 全国排名 |
---|---|---|---|---|---|
1 | 智能制造工程 | 山东大学 | A | 济南 | 8 |
2 | 智能制造工程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A | 青岛 | 34 |
3 | 智能制造工程 | 山东科技大学 | B+ | 青岛 | 47 |
4 | 智能制造工程 | 青岛理工大学 | B+ | 青岛 | 51 |
5 | 智能制造工程 | 青岛科技大学 | B+ | 青岛 | 59 |
6 | 智能制造工程 | 齐鲁工业大学 | B+ | 济南 | 76 |
7 | 智能制造工程 | 山东理工大学 | B+ | 淄博 | 79 |
8 | 智能制造工程 | 青岛大学 | B+ | 青岛 | 85 |
9 | 智能制造工程 | 山东建筑大学 | B+ | 济南 | 93 |
10 | 智能制造工程 | 济南大学 | B+ | 济南 | 98 |
11 | 智能制造工程 | 山东师范大学 | B+ | 济南 | 100 |
12 | 智能制造工程 | 鲁东大学 | B | 烟台 | 148 |
13 | 智能制造工程 | 潍坊学院 | B | 潍坊 | 158 |
二、山东科技大学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在本校怎么样
在最新的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榜中,山东科技大学共有76个专业上榜。其中,山东科技大学的智能制造工程专业获得了B+级评价,与此实力水平和就业率相近的专业有电子信息工程、水利水电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化学等,详见如下。
专业名称 | 院校名称 | 专业评级 |
---|---|---|
工业工程 | 山东科技大学 | B+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山东科技大学 | A |
生物制药 | 山东科技大学 | B |
电子信息工程 | 山东科技大学 | A |
水利水电工程 | 山东科技大学 | B |
智能制造工程 | 山东科技大学 | B+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山东科技大学 | B+ |
材料化学 | 山东科技大学 | B+ |
自动化 | 山东科技大学 | B+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山东科技大学 | A |
信息安全 | 山东科技大学 | B |
三、山东科技大学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简介
2024年山东科技大学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在全国共招生90人,学费为6325元/年。
智能制造已成为全球制造业竞争的战略制高点,也是中国制造强国战略的主攻方向。“智能制造工程”本科专业是教育部重点打造的“新工科”专业之一,该专业以智能制造国家重大需求为牵引,旨在培养智能制造工程技术及管理人才,解决急需的人才短缺问题,服务制造业转型升级。
机械电子工程学院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立足学校发展定位,依托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科学人文素养及工程实践能力,系统掌握智能制造工程及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综合技能,能够从事智能装备设计制造、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以及智能制造系统规划设计、管理及运维等方面工作,具有创新意识、国际视野、团队协作精神和良好沟通能力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并具备向研究应用型(硕士)以及创新型、研发型高端人才(博士)的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