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到底好不好?口碑怎么样?值得读吗?在高考志愿填报时,这些都是广大考生和家长们比较关心的问题,以下为新高考网整理的校友评价、学校排名、学校简介等,比较能够客观反映学校的真实情况,欢迎参考!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怎么样好不好
口碑1:
学校环境不错,食堂很合口味,就是想去市里挤公交得要点时间(如果你资金充足也可以打车),整体来说老师大都很负责,不会像旁边的几所学校一样,具体的可以实地考察一下一对比就出来差距了
口碑2:
有对应铁路局各工种的专业,并且拥有绝对优良的师资力量,教学水平非常好,因为大部分教师都是从铁路行业过来的退休人员或者是在职人员,学校特别重视铁道学院,所以对学生要求很高,从而导致学习氛围相当的好。学校相对热门的专业是跟铁路有关的相关专业,其中就业最好的就是铁道机车专业。学校的学费情况在同类学校中算是比较低的。
口碑3:
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在本地区算是不错了学习氛围比较好食堂有两个,饭菜有好多可以选择的铁道专业最火,人也是最多的,男生多学费不贵,公立学校学校的设施设备还是比较完善的,比起周边的学习是最好的
口碑4:
1.我们学校的校园环境特别的好2.我们学校的女生比较多3.学校的食堂一共有三层,可以满足不同的学生用餐4.学校的篮球场特别的大,就挨着宿舍呢5.学校的图书馆建设的非常非常的漂亮
口碑5:
学校很大,有1800多亩,环境工程不错有两个食堂,很好吃到,宿舍全部是6人间的上床下柜,(3+2)好像不是,图书馆很大,最热门的是铁道学院。学校里几乎啥都有,但是超市价格略于市场价。
口碑6:
优点:还算自由,老师负责人缺点:宿舍制度太乱我已经迫不及待离开这里了,一年的生活有过欢乐,有过泪水,期待走入社会。明明你也很爱我为什么不要离开我,而是泡沫,美丽的泡沫虽然校花花。
口碑7:
学校建设很好 师资力量强大专业齐全 学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机构设置为党政办公室、宣传统战部、组织人事处、纪检监察(审计)处、教务处、科研处、招生就业处、学生处、计划财务处、后勤管理处、保卫处、工会、团委等13个管理机构;有生物化学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计算机信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铁道学院、人文与旅游学院、美术与传媒学院、经济管理与法学院、外国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师范学院、培训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呼和浩特市广播电视大学、马列部等15个教学机构;有高职高专研究所(项目办)、图书馆、网络管理中心等3个教学辅助机构
口碑8:
学校环境优美,老师认真负责,对学生的教育方针很有条理。在学习中要求严厉,在生活中细心呵护。
口碑9:
师资力量强大,学校管理严格,校园环境优美,是呼市专科类院校中一所比较出名的院校,有升本的可能
口碑10:
学校环境不错,硬件设施还算齐全,师资力量一般般,食堂的饭菜马马虎虎,不过学校的网速很快,还有覆盖全校的WIFI
以上只是部分网友的评价,对于呼和浩特职业学院怎么样好不好,相信已经有了初步判断~
最后祝大家能考上心仪的大学!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简介: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是一所有着百年办学历史的老校,其源头可追溯到前清末季“废科举,兴学堂”的年代,即1907年的归绥师范学堂,是为呼和浩特地区师范教育之始。1922年改为绥远师范学校,其后几经辗转、几次更名,直到1945年迁回原址,进入蓬勃发展时期。1954年更名为呼和浩特师范学校,1977年恢复高考后开始招收普通师范大专生。2000年9月,呼和浩特师范学校并入呼和浩特教育学院。2002年,由呼和浩特教育学院、呼和浩特管理干部学院、呼和浩特职工大学、呼和浩特广播电视大学四所院校合并组建呼和浩特职业学院。2004年至2006年,又先后接收了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呼和浩特铁路局分校、呼和浩特铁路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内蒙古广播电视学校、内蒙古技师培训学院,2020年又接收了呼和浩特市卫生学校,至此完成了十校合并。学校在一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与时代、民族、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始终坚持服务地方的办学理念,始终不渝培养人才,被誉为“教师的摇篮”“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毕业生遍布全国,为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新时期,学校建成自治区级优质校和示范校,综合实力在全区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
学校总占地面积134.5万平方米,校舍总建筑面积52.3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行政用房22.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近13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18亿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7461.42元/生,馆藏纸质图书117.16万册,期刊1200多种,电子图书27TB,电子期刊8000多种,阅览座位2400个。校园网覆盖全院教学科研和办公生活区,在自治区首家引入了CRP数字化校园管理系统。有校内实训基地228个,校外实训基地238个,其中校内实训基地设备总值2.01亿元,工位数4740个,校内年使用频率超623万人时。
同时,学校通过技术咨询、举办讲座、参与企业科研攻关等多种形式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技术服务。学校勇担社会责任,对接帮扶困难地区,为扶贫点开展就业创业和技术培训,将国家专利项目引入扶贫点,努力实现技术转化,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