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网

2022安徽大学在山西录取分数线及招生计划(含位次、招生人数)

2023-04-02 09:37:27

安徽大学2022年在各省的招生录取数据已经公布了,那么安徽大学今年(2022年)在山西省的录取分数线是多少呢?今年考取难度怎么样,好考吗?

以下为新高考网列出的2022年安徽大学在山西招录的详细数据,包含在各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最低位次、招生计划、招生人数、专业学费等,供考生家长们参考,指导2023年的高考志愿填报。

2022安徽大学在山西录取分数线及招生计划(含位次、招生人数)

一:2022安徽大学在山西录取分数线(官方最新)

根据山西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2022年高考招录数据,安徽大学2022年在山西录取分数线为:

1、理科:2022年安徽大学在山西(本一A)录取最低分552分,最低位次12262;

2、文科:2022年安徽大学在山西(本一A)录取最低分556分,最低位次1845;

理科:2022年安徽大学在山西(本一A1)录取最低分514分,最低位次27453;

年份科目录取批次最低分/最低位次省控线
2022理科本一A552 / 12262498
2022文科本一A556 / 1845517
2022理科本一A1514 / 27453498
查看更多数据请进入:https://www.hfplg.com/zhiyuan/

二:2022安徽大学在山西招生专业与招生计划

包含安徽大学2022年在山西招生专业名称以及对应的计划人数、学费等。

1、理科(2022山西本一A)

专业名称计划数(山西)学费
计算机类 (包含专业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网络空间安全、物联网工程、网络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办学地点龙河校区)35400
地理信息科学 (办学地点磬苑校区)25400
机械类 (包含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智能制造工程)(办学地点磬苑校区)25400
材料类 (包含专业材料化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办学地点磬苑校区)46480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办学地点磬苑校区)36480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办学地点磬苑校区)4540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办学地点磬苑校区)26480
环境科学 (办学地点磬苑校区)25400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办学地点蜀山校区)36480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办学地点蜀山校区)25000
查看更多数据请进入:https://www.hfplg.com/zhiyuan/

2、理科(2022山西本一A1)

专业名称计划数(山西)学费
应用物理学 (中外合作办学)(办学地点龙河校区)45万
应用统计学 (中外合作办学)(办学地点龙河校区)45万
数字媒体技术 (中外合作办学)(办学地点龙河校区)45万
查看更多数据请进入:https://www.hfplg.com/zhiyuan/

3、文科(2022山西本一A)

专业名称计划数(山西)学费
哲学 (办学地点龙河校区)25000
中国语言文学类 (包含专业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办学地点龙河校区)25000
思想政治教育 (办学地点磬苑校区)25000
国际经济与贸易 (办学地点蜀山校区)35000
法学类 (包含专业法学、知识产权)(办学地点蜀山校区)25500
德语 (办学地点蜀山校区)35000
行政管理 (办学地点蜀山校区)25000
物流管理 (办学地点蜀山校区)35000
旅游管理 (办学地点蜀山校区)25000
查看更多数据请进入:https://www.hfplg.com/zhiyuan/

三:安徽大学简介

安徽大学(Anhui University)坐落于素有“三国故地、包拯家乡,江淮首郡、吴楚要冲”美誉的历史文化名城、安徽省省会合肥市。学校是世界“双一流”和国家“211工程”建设首批入列高校,是安徽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是安徽省属重点综合型大学。

学校坚持以贡献求发展,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学校与安徽省16个市签订了多层次的校市合作协议,与合肥市共建绿色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与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建三创学院,与50多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与600多家企业保持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大学智库指数排名进入前50名,已成为研究与解决安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主要基地之一;创新发展研究院连续入选“高校智库百强”,连续9年编撰《安徽社会发展报告》蓝皮书,成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智库产品;围绕三农问题、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等研究报告获得省部级以上领导人肯定性批示77次(国家领导人批示17次);学校深化科教、产教、校地、军民“四个融合”,广汇人才培养资源,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共建“学术共同体”,合作开设“物质科学英才班”等5个英才班;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长鑫存储、科大讯飞、江淮汽车等共建校企互嵌式创新平台、研发机构和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围绕“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互联网+”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新工科”改革发展,与合肥市人民政府共建互联网学院;与兵器工业集团214所共建“产教融合示范基地”。

学校坚持内涵式发展,不断彰显文化传承创新水平。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势明显,近3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等立项数连续位居全省首位,其中2021年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和青年项目共30项,立项总数位列全国第26位;建有教育部首批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徽学研究中心,收藏徽州文书近7万件,牵头成立省高校创新联盟,协同省内高校成立新安医学、徽派建筑、徽州文献等分中心,引领带动全省高校徽文化研究、保护和传承;获批教育部首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一等奖等5项;2个项目入选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立项名单;建成战国竹简珍稀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安大简”首期成果成书目前最早《诗经》版本;《群舒文化研究》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12家单位一同入选第一批“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建成方以智研究中心,整理出版《方以智全书》填补相关领域重大空白。学校入选首届全国文明校园(全国39所)。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