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北京林业大学在云南录取分数线是多少?
北京林业大学2024年在云南最低录取分数线为:【理科】本一批583分;【文科】本一批608分。
以下为2022-2024年北京林业大学历年在云南招生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及位次,考生可参考最近三年趋势预测今年云南高考多少分能上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近三年在云南录取分数线:
1、2024年北京林业大学在云南录取分数线最低为:【理科】本一批583分;【文科】本一批608分。
2、2023年北京林业大学在云南录取分数线最低为:【理科】本一批553分;【文科】本一批579分。
3、2022年北京林业大学在云南录取分数线最低为:【理科】本一批584分;【文科】本一批625分。
历年各批次招生详细数据,详见如下表格,或登录快志愿AI模拟填报助手获取。
附:北京林业大学近三年在云南的录取分数线一览表(2022-2024)
建议重点关注近三年的录取位次排名,可以将北京林业大学历年在云南招生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及位次进行对比。
1、北京林业大学在云南录取分数线2024
年份 | 科目(招生方向) | 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理科(定向西藏就业)(定向西藏就业)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35号。只招应届高中毕业生。毕业后充实西藏县级以下基层干部队伍在西藏工作时间不少于5年。报考本专业的考生须到县(市、区)招办填写(云南省普通高校招生考生报考定向西藏就业志愿申请书)并由考生家长或监护人签署意见后所填报的志愿方为有效志愿否则视为无效志愿) | 本一 | 551 | 24162 | 505 |
2024 | 理科(预科)(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35号) | 本一 | 556 | 22097 | 505 |
2024 | 理科(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35号) | 本一 | 583 | 12430 | 505 |
2024 | 文科 | 本一 | 608 | 2352 | 550 |
2、北京林业大学在云南录取分数线2023
年份 | 科目(招生方向) | 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3 | 理科(预科)(预科办学点:) | 本一 | 491 | 44610 | 485 |
2023 | 理科(定向西藏就业)(定向西藏就业)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35号。只招应届高中毕业生。毕业后充实西藏县级以下基层干部队伍在西藏工作时间不少于5年。报考本专业的考生须到县(市、区)招办填写《云南省普通高校招生考生报考定向西藏就业志愿申请书》并由考生家长或监护人签署意见后所填报的志愿方为有效志愿否则视为无效志愿) | 本一 | 527 | 26835 | 485 |
2023 | 理科(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35号) | 本一 | 553 | 17126 | 485 |
2023 | 文科 | 本一 | 579 | 3311 | 530 |
3、北京林业大学在云南录取分数线2022
年份 | 科目(招生方向) | 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2 | 理科(预科)(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35号) | 本一 | 568 | 17149 | 515 |
2022 | 理科(定向西藏就业)(定向西藏就业)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35号只招应届高中毕业生。毕业后充实西藏县级以下基层干部队伍在西藏工作时间不少于5年。报考本专业的考生需到县(市、区)招办填写《云南省普通高校招生考生报考定向西藏就业志愿申请书》并由考生家长或监护人签署意见后所填报的志愿方为有效志愿否则视为无效志愿。) | 本一 | 569 | 16885 | 515 |
2022 | 理科(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35号) | 本一 | 584 | 12411 | 515 |
2022 | 文科 | 本一 | 625 | 2148 | 575 |
注:最低分是指各批次的最低控制分数线,北京林业大学在云南各专业历年录取分,详见:快志愿助手。
北京林业大学简介:
北京林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试点高校,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科学研究和科技平台建设实力雄厚,成果丰硕。积极推动有组织的科研,在极具林草特色的国家战略科技平台体系上取得重大突破。共建林业行业仅有的2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形成包括国家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林木育种与生态修复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92个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平台,80个校级平台在内的全方位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获批承建全球规模最大、储存数量最多、智能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林草种质资源库。经过多年的积累与沉淀,学校在森林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乡生态系统等五大系统上成为国家不可替代的战略科技力量。建校以来,学校累计获得国家科技奖励58项,省部级科技奖励350余项。“十二五”以来,学校获国家级科技奖励10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6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4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118项,获全国性学会社会力量奖一等奖40余项。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科技计划项目26项,课题121项;获资助国家自然基金项目998项(其中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4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6项,重点项目11项,联合基金项目8项),累计到账科研经费总计35.85亿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