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南京师范大学在上海录取分数线是多少?
南京师范大学2024年在上海最低录取分数线预估为:【综合类】本科批537分左右。
以下为2021-2023年南京师范大学历年在上海招生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及位次,考生可参考最近三年趋势预测今年上海高考多少分能上南京师范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近三年在上海录取分数线:
1、2023年南京师范大学在上海录取分数线最低为:【综合类】本科批537分(位次10565)。
2、2022年南京师范大学在上海录取分数线最低为:【综合类】本科批526分(位次12030)。
3、2021年南京师范大学在上海录取分数线最低为:【综合类】本科批535分(位次8283)。
历年各批次招生详细数据,详见如下表格,或登录快志愿AI模拟填报助手获取。
附:南京师范大学近三年在上海的录取分数线一览表(2021-2023)
建议重点关注近三年的录取位次排名,可以将南京师范大学历年在上海招生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及位次进行对比。
1、南京师范大学在上海录取分数线2023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 | 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3 | 上海 | 综合类(物) | 本科批 | 537 | 10565 | 405 |
2023 | 上海 | 综合类(物 和 化) | 本科批 | 538 | 10340 | 405 |
2023 | 上海 | 综合类(不限) | 本科批 | 543 | 9179 | 405 |
2023 | 上海 | 综合类(史) | 本科批 | 553 | 7041 | 405 |
各专业分,详见: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2、南京师范大学在上海录取分数线2022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 | 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2 | 上海 | 综合类(物) | 本科批 | 526 | 12030 | 400 |
2022 | 上海 | 综合类(不限) | 本科批 | 545 | 7977 | 400 |
2022 | 上海 | 综合类(物 或 化) | 本科批 | 552 | 6653 | 400 |
2022 | 上海 | 综合类(史) | 本科批 | 556 | 5925 | 400 |
各专业分,详见: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3、南京师范大学在上海录取分数线2021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 | 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1 | 上海 | 综合类(物 或 化 或 生) | 本科批 | 535 | 8283 | 400 |
2021 | 上海 | 综合类(不限) | 本科批 | 543 | 6800 | 400 |
2021 | 上海 | 综合类(物 或 化) | 本科批 | 548 | 5900 | 400 |
2021 | 上海 | 综合类(史 或 地) | 本科批 | 550 | 5535 | 400 |
各专业分,详见: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注:最低分是指普通类各批次的最低控制分数线(不包含提前批、专项计划等特殊类型招生),即达到此分数线的考生有机会参与相应批次的录取,但实际录取分数线会因各专业竞争情况、报考人数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南京师范大学简介:
南京师范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和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学校的主源可追溯到1902年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该学堂是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的发祥地之一。后历经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国立第四中山大学、江苏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南京大学等时期;其另一源头为1888年创办的汇文书院,后发展为金陵大学,1951年与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曾称金陵女子大学)合并,成立公立金陵大学。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在原南京大学、公立金陵大学等有关院系的基础上组建南京师范学院,校址设在原金陵女子大学校址。1984年改办成南京师范大学。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高校行列。2000年南京动力高等专科学校并入。2015年成为江苏省与教育部共建高校。2017年入选国家首轮“双一流”建设高校。2018年成为教育部与江苏省共建“双一流”建设高校。2022年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目前,学校正在着力建设“特色鲜明、有国际影响的一流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积极实施“顶天立地”战略,科研成果追求原创,力攀高峰。拥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和体育文化研究基地、全国妇联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全国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研究基地、全国民政政策理论研究基地、江苏省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各1个。共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39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7项、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4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2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15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3项;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和《自然》上发表第一作者单位论文6篇,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1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一等奖4项(第一单位),13部专著入选“国家哲学社科成果文库”,科研成果入选2008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和“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我校教师主持、历时8年修订的点校本《史记》,入选《光明日报》“2013十大文化亮点”和《中华读书报》“2013十大文化事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