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网

2022北京化工大学在浙江录取分数线及招生计划(含位次、招生人数)

2023-02-17 11:47:31

北京化工大学2022年在各省的招生录取数据已经公布了,那么北京化工大学今年(2022年)在浙江省的录取分数线是多少呢?今年考取难度怎么样,好考吗?

2022北京化工大学在浙江录取分数线及招生计划(含位次、招生人数)

以下为新高考网列出的2022年北京化工大学在浙江招录的详细数据,包含在各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最低位次、招生计划、招生人数、专业学费等,供考生家长们参考,指导2023年的高考志愿填报。

一:2022北京化工大学在浙江录取分数线(官方最新)

根据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2022年高考招录数据,北京化工大学2022年在浙江录取分数线为:

综合类:2022年北京化工大学在浙江(1段)录取最低分605分,最低位次42775;

年份科目录取批次最低分/最低位次省控线
2022综合类1段605 / 42775497
查看更多数据请进入:https://www.hfplg.com/zhiyuan/

二:2022北京化工大学在浙江招生专业与招生计划

包含北京化工大学2022年在浙江招生专业名称以及对应的计划人数、学费等。

1、综合类(2022浙江1段)

专业名称计划数(浙江)学费
工科试验班 (宏德书院)(东/北校区。含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生物工程、化学专业)45000
化学 (基础拔尖)(东/北校区)15000
法学 (卓越实验班)(东/北校区)25000
工科试验班 (绿色化工与生物医药)(东/北校区。含化学工程与工艺、能源化学工程、环境工程、生物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制药工程专业)185000
工科试验班 (先进材料与绿色化学)(东/北校区。含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功能材料、化学、应用化学、能源化学专业)185000
自动化类 (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东/北校区。含测控技术与仪器、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安全工程、机器人工程专业)205000
计算机类 (东/北校区。含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145000
理科试验班 (数学、物理电子与管理)(东/北校区。含电子科学与技术、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金融数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物流管理、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85000
工商管理类 (新文科经管法)(东/北校区。含财务管理、会计学、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法学专业)145000
英语 (东/北校区)35000
化工与制药类 (中外合作办学)(中法精英工程教育试验班)(东/北校区。含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中外合作办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中外合作办学)、生物工程(中外合作办学)专业)840000
生物工程 (中外合作办学)(生物过程工程)(东/北校区)550000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中外合作办学)(机器人方向)(东/北校区)650000
工业设计 (中外合作办学)(东/北校区)360000
化学工程与工艺 (东/北校区。“化学工程与工艺-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双学士学位)15000
生物工程 (东/北校区。“生物工程-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双学士学位)15000
化学 (东/北校区。“化学-生物工程”双学士学位)15000
查看更多数据请进入:https://www.hfplg.com/zhiyuan/

三:北京化工大学简介

北京化工大学创办于1958年,原名北京化工学院,是新中国为“培养尖端科学发展所需的高级化工技术人才”而创建的一所高水平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院校,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北京化工大学肩负着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和基础性、前瞻性科学研究以及原创性高新技术开发的使命。

学校国际交流合作日益广泛。坚持“全球化发展”战略,着力健全国际交流合作体制机制,不断优化全球合作网络体系,重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学校与美、英、法、俄、德、澳、韩、日、意等48个国家(地区)的156所大学和机构建立合作伙伴关系。2021年新(续)签校际合作协议36份,新增合作伙伴11个。建有3个北京市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和3个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5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坚持以“高精尖缺”人才引进为重点,20项引智项目获得科技部国家级“高端外国专家引进计划”立项;在校长期任职的外籍专家共18人;积极推进学生国际化交流,与19个国家(地区)的60余所高校和机构开展80余项学生赴海外学习项目。继续推进“北化-世界百强高校本硕博精英计划”,30名优秀学生由国家留学基金委等资助赴境外进行攻读博士学位或博士联合培养。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工作。举全校之力推进就业工作,建立了完善的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重视对学生的全过程就业指导,积极发挥学校在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过程中的主导作用。25位老师入选教育部“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多年来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一直名列全国高校前茅。2021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3%,毕业研究生就业率为97%。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