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网

2022广西中医药大学在广东录取分数线及招生计划(含位次、招生人数)

2023-02-01 11:44:37

广西中医药大学2022年在各省的招生录取数据已经公布了,那么广西中医药大学今年(2022年)在广东省的录取分数线是多少呢?今年考取难度怎么样,好考吗?

2022广西中医药大学在广东录取分数线及招生计划(含位次、招生人数)

以下为新高考网列出的2022年广西中医药大学在广东招录的详细数据,包含在各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最低位次、招生计划、招生人数、专业学费等,供考生家长们参考,指导2023年的高考志愿填报。

一:2022广西中医药大学在广东录取分数线(官方最新)

根据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2022年高考招录数据,广西中医药大学2022年在广东录取分数线为:

1、历史类:2022年广西中医药大学在广东(本科)录取最低分552分,最低位次11913;

2、物理类:2022年广西中医药大学在广东(本科)录取最低分567分,最低位次50524;

年份科目录取批次最低分/最低位次省控线
2022历史类本科552 / 11913437
2022物理类本科567 / 50524445
查看更多数据请进入:https://www.hfplg.com/zhiyuan/

二:2022广西中医药大学在广东招生专业与招生计划

包含广西中医药大学2022年在广东招生专业名称以及对应的计划人数、学费等。

1、物理类(2022广东本科)

专业名称计划数(广东)学费
护理学 男身高≥165CM,女身高≥155CM,不招色盲色弱,转氨酶正常,住宿费:待定,办学地点:校本部46450
中医学 不招色盲色弱,转氨酶正常,住宿费:待定,办学地点:校本部26435
中医养生学 不招色盲色弱,转氨酶正常,住宿费:待定,办学地点:校本部16435
中医儿科学 不招色盲色弱,转氨酶正常,住宿费:待定,办学地点:校本部16435
中医学 “5+3”一体化,不招色盲色弱,转氨酶正常,住宿费:待定,办学地点:校本部26435
中西医临床医学 不招色盲色弱,转氨酶正常,住宿费:待定,办学地点:校本部16435
针灸推拿学 不招色盲色弱,转氨酶正常,住宿费:待定,办学地点:校本部16435
临床医学 不招色盲色弱,转氨酶正常,住宿费:待定,办学地点:校本部46435
口腔医学 不招色盲色弱,转氨酶正常,住宿费:待定,办学地点:校本部16435
医学影像技术 不招色盲色弱,转氨酶正常,住宿费:待定,办学地点:校本部16450
医学检验技术 不招色盲色弱,转氨酶正常,住宿费:待定,办学地点:校本部16450
药学 不招色盲色弱,转氨酶正常,住宿费:待定,办学地点:校本部26450
中药学 不招色盲色弱,转氨酶正常,住宿费:待定,办学地点:校本部16450
查看更多数据请进入:https://www.hfplg.com/zhiyuan/

2、历史类(2022广东本科)

专业名称计划数(广东)学费
护理学 男身高≥165CM,女身高≥155CM,不招色盲色弱,转氨酶正常,住宿费:待定,办学地点:校本部46450
中医学 不招色盲色弱,转氨酶正常,住宿费:待定,办学地点:校本部26435
中医养生学 不招色盲色弱,转氨酶正常,住宿费:待定,办学地点:校本部26435
中医儿科学 不招色盲色弱,转氨酶正常,住宿费:待定,办学地点:校本部26435
中医学 “5+3”一体化,不招色盲色弱,转氨酶正常,住宿费:待定,办学地点:校本部26435
中西医临床医学 不招色盲色弱,转氨酶正常,住宿费:待定,办学地点:校本部16435
针灸推拿学 不招色盲色弱,转氨酶正常,住宿费:待定,办学地点:校本部16435
查看更多数据请进入:https://www.hfplg.com/zhiyuan/

三:广西中医药大学简介

广西中医药大学的前身为1934年成立的广西省立南宁区医药研究所,建校于1956年,1958年更名为广西中医专科学校,1964年升格为广西中医学院,1970年南宁医学专科学校并入,2012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正式更名为广西中医药大学,是国家中西部基础能力建设高校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共建高校。

学校是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1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4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43个,是硕士研究生推免资格高校;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1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培育学科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17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培育专科4个;有广西一流学科(含培育)3个,广西优势特色重点学科4个,广西重点学科6个,广西民族院校特色学科1个;广西中医药重点学科(含培育)55个。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中医学在全国排名进入前50%,中药学、中西医结合进入前70%。

学校以中医药、壮瑶医药研究为重点,加强科研创新基地与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新增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1个,实现国家级科研创新平台“零”的突破;广西中医药科学实验中心是全国中医药民族医药最大的创新共享平台之一。有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三级重点实验室,4个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实验室,8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含培育),4个广西卫生健康委员会重点实验室(含培育),4个校级国际联合实验室。拥有院士工作站1个,广西协同创新中心3个,广西壮族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广西壮族自治区工程研究中心1个、高校-国家级技术转移机构合作平台1个,自治区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校地校企共建科技创新平台2个,省级高端智库2个。1970年开始,赵一教授参与屠呦呦“523”的疟疾防治科研项目工作,在青蒿素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等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韦贵康教授提出的“脊柱相关性疾病及颈性高血压学说”,邓家刚教授的“化学中药学说”,刘力红教授的《思考中医》,均在行业内具有广泛影响。校园内活跃着“扶阳学派”“八桂学派”“黄氏壮医针灸”“本土学派”等多个学术流派,形成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学术氛围。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