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网

洛阳理工学院各专业录取分数线2024是多少分「录取最低分」

2025-06-18 18:48:25

洛阳理工学院2024年招生计划已经发布:招生计划包含各专业的招生目录、招生人数等,2024年洛阳理工学院各专业录取分数是多少?预估今年最低多少分能考上?以下为新高考网根据洛阳理工学院官网公布整理的:洛阳理工学院各专业2024年在各省市的录取分数线,来预测指导2025年的高考志愿填报

洛阳理工学院各专业录取分数线2024是多少分「录取最低分」

一:2024年洛阳理工学院各专业录取分数线(2025年参考)

1、洛阳理工学院(中外合作)(专科批)2024年在河南省理科最低录取分为392分,录取位次336442。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531分,自动化531分,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525分,录取分数线最高的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最低为536分,也是本校报考最热门的理科专业。

2、洛阳理工学院(本二批)2024年在河南省文科最低录取分为498分,录取位次39680。其中汉语言文学510分,审计学508分,财务管理507分,录取分数线最高的是会计学专业,最低为511分,也是本校报考最热门的文科专业。

附:2024年洛阳理工学院各专业在河南省录取最低分数线一览表

院校专业批次/科目最低分
洛阳理工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一批(理科)536
洛阳理工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一批(理科)531
洛阳理工学院自动化本一批(理科)531
洛阳理工学院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本一批(理科)525
洛阳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二批(理科)524
洛阳理工学院软件工程本二批(理科)517
洛阳理工学院会计学本二批(理科)515
洛阳理工学院通信工程本二批(理科)513
洛阳理工学院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二批(理科)512
洛阳理工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本二批(理科)511
洛阳理工学院物联网工程本二批(理科)509
洛阳理工学院审计学本二批(理科)508
洛阳理工学院新能源汽车工程本二批(理科)507
洛阳理工学院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本二批(理科)507
洛阳理工学院财务管理本二批(理科)506
洛阳理工学院机械类本二批(理科)506
洛阳理工学院智能科学与技术本二批(理科)505
洛阳理工学院智能制造工程本二批(理科)505
洛阳理工学院机器人工程本二批(理科)505
洛阳理工学院数字经济本二批(理科)500
洛阳理工学院工业智能本二批(理科)500
洛阳理工学院电子商务本二批(理科)500
洛阳理工学院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本二批(理科)500
洛阳理工学院生物技术本二批(理科)499
洛阳理工学院工程管理本二批(理科)499
洛阳理工学院土木工程本二批(理科)499
洛阳理工学院应用化学本二批(理科)499
洛阳理工学院工商管理本二批(理科)499
洛阳理工学院焊接技术与工程本二批(理科)499
洛阳理工学院工程造价本二批(理科)499
洛阳理工学院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本二批(理科)498
洛阳理工学院智能建造本二批(理科)498
洛阳理工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本二批(理科)498
洛阳理工学院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本二批(理科)498
洛阳理工学院金属材料工程本二批(理科)498
洛阳理工学院学前教育本二批(理科)498
洛阳理工学院材料类本二批(理科)498
洛阳理工学院环境工程本二批(理科)498
洛阳理工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二批(理科)473
洛阳理工学院土木工程本二批(理科)467
洛阳理工学院会计学本二批(文科)511
洛阳理工学院汉语言文学本二批(文科)510
洛阳理工学院审计学本二批(文科)508
洛阳理工学院财务管理本二批(文科)507
洛阳理工学院英语本二批(文科)504
洛阳理工学院数字经济本二批(文科)503
洛阳理工学院工商管理本二批(文科)503
洛阳理工学院商务英语本二批(文科)500
洛阳理工学院新闻学本二批(文科)500
洛阳理工学院学前教育本二批(文科)498
洛阳理工学院俄语本二批(文科)498
洛阳理工学院翻译本二批(文科)498
洛阳理工学院文化遗产本二批(文科)498
洛阳理工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本二批(文科)498
洛阳理工学院电子商务本二批(文科)498
洛阳理工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科批(理科)392
洛阳理工学院大数据技术专科批(理科)393
查看更多数据:https://www.hfplg.com/zhiyuan/

二、洛阳理工学院录取分数线2024(在其他省市)

以下为洛阳理工学院2024年在各省市的录取分数线,由于篇幅有限,只列出了最低录取分数线,详细的各专业在各省的招生录取分数线,请登录新高考网志愿模拟填报系统查询。

省份学校科目最低分最低位次省控线
安徽(本科批)洛阳理工学院文科50029423462
洛阳理工学院理科513108649465
洛阳理工学院理科515105368465
北京(本科批)洛阳理工学院综合类43444923434
洛阳理工学院综合类50331574434
重庆(本科批)洛阳理工学院物理类49165810427
洛阳理工学院历史类49416132428
福建(本科批)洛阳理工学院历史类47616987431
洛阳理工学院物理类52159780449
洛阳理工学院物理类52259071449
甘肃(本科批)洛阳理工学院文科48012117421
洛阳理工学院理科48538906370
广东(本科批)洛阳理工学院物理类486171879442
洛阳理工学院物理类495157197442
洛阳理工学院物理类504141111442
洛阳理工学院历史类49443086428
广西(本科批)洛阳理工学院理科44795492371
洛阳理工学院理科45787607371
洛阳理工学院文科48221066400
贵州(本科批)洛阳理工学院理科44695034380
洛阳理工学院文科48325030442
海南(本科批)洛阳理工学院综合类55821127483
洛阳理工学院综合类57018200483
河北(本科批)洛阳理工学院物理类480154929448
洛阳理工学院历史类51828751449
黑龙江(本科批)洛阳理工学院文科46014844410
洛阳理工学院理科47742266360
湖北(本科批)洛阳理工学院历史类49822526432
洛阳理工学院物理类50188667437
湖南(本科批)洛阳理工学院物理类456145155422
洛阳理工学院物理类481111620422
洛阳理工学院历史类48033674438
江西(本科批)洛阳理工学院文科51523936463
洛阳理工学院理科51767726448
吉林(本科批)洛阳理工学院文科46810645369
洛阳理工学院理科49926683345
江苏(本科批)洛阳理工学院物理类496148965462
洛阳理工学院历史类51732329478
辽宁(本科批)洛阳理工学院物理类44281351368
洛阳理工学院历史类46815940400
内蒙古(本二批)洛阳理工学院理科38455012360
洛阳理工学院文科40915462381
宁夏(本二批)洛阳理工学院理科42515535371
洛阳理工学院文科4913745419
青海(本一批)洛阳理工学院理科38411486343
洛阳理工学院文科4482625411
山东(1段)洛阳理工学院综合类464269178444
洛阳理工学院综合类469255846444
山西(本二批)洛阳理工学院(B)理科43489969418
洛阳理工学院(B)文科45222987446
陕西(本二批)洛阳理工学院理科45872984372
洛阳理工学院文科46222542397
上海(本科批)洛阳理工学院综合类42437692403
四川(本二批)洛阳理工学院理科523103768459
洛阳理工学院文科50833589457
天津(本科批)洛阳理工学院综合类51634267475
洛阳理工学院综合类52731279475
新疆(本二批)洛阳理工学院理科36023322262
洛阳理工学院文科3846597304
云南(本二批)洛阳理工学院理科48857449420
洛阳理工学院文科53519382480
浙江(1段)洛阳理工学院综合类514152633492

附:洛阳理工学院简介

洛阳理工学院是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坐落于千年帝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洛阳。学校始建于1956年,2007年由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与洛阳大学合并,经教育部批准升本,更名为洛阳理工学院。2013年获批河南省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院校,2014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6年被确定为河南省示范性应用技术本科院校,2021年获批河南省硕士学位授予重点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坚持教学优先地位,产科教融合发展。设有16个二级学院(部),58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文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历史学等九大学科门类,全日制在校生2.7万人,与郑州大学等单位联合培养研究生200余人。获国家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重点学科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5个,中国工程教育认证(评估)专业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课程思政样板课等80余门;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6个,省部级教学团队6个,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15个。建有省级重点现代产业学院2个,省级特色行业学院2个,省级重点工业设计学院1个。

坚持科技创新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科学研究与智库建设共发展。建有国家智能起重装备工业设计中心、河南省绿色建筑材料制造与智能装备重点实验室、河南省特种防护材料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省级及以上科研平台33个,河南省科技创新团队5个。近三年,获中国专利奖银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30项,获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288项。获知识产权640项,实现专利成果转移转化400余项,转化金额2670万元,服务企业120余家。与规模以上企业共建研发中心25个,近五年与1248家企业签订产学研用合作项目1524项,到账经费3.78亿元。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