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同济大学在新疆录取分数线是多少?
同济大学2024年在新疆最低录取分数线预估为:【理科】本一批591分左右、本一(单列类外语)批527分左右;【文科】本一批593分左右、本一(单列类外语)批526分左右。
以下为2021-2023年同济大学历年在新疆招生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及位次,考生可参考最近三年趋势预测今年新疆高考多少分能上同济大学。
同济大学近三年在新疆录取分数线:
1、2023年同济大学在新疆录取分数线最低为:【理科】本一(单列类外语)批531分(位次211);本一批594分(位次719);【文科】本一(单列类外语)批529分(位次64);本一批589分(位次184)。
2、2022年同济大学在新疆录取分数线最低为:【理科】本一(单列类外语)批529分(位次201);本一批574分(位次755);【文科】本一(单列类外语)批521分(位次58);本一批554分(位次207)。
3、2021年同济大学在新疆录取分数线最低为:【理科】本一(单列类外语)批541分;本一批611分(位次446);【文科】本一(单列类外语)批570分;本一批603分(位次145)。
历年各批次招生详细数据,详见如下表格,或登录快志愿AI模拟填报助手获取。
附:同济大学近三年在新疆的录取分数线一览表(2021-2023)
建议重点关注近三年的录取位次排名,可以将同济大学历年在新疆招生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及位次进行对比。
1、同济大学在新疆录取分数线2023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 | 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3 | 新疆 | 理科 | 本一(单列类外语)批 | 531 | 211 | 396 |
2023 | 新疆 | 理科 | 本一批 | 594 | 719 | 396 |
2023 | 新疆 | 理科 | 本一批 | 603 | 555 | 396 |
2023 | 新疆 | 理科 | 本一批 | 606 | 501 | 396 |
2023 | 新疆 | 文科 | 本一(单列类外语)批 | 529 | 64 | 458 |
2023 | 新疆 | 文科 | 本一批 | 589 | 184 | 458 |
各专业分,详见: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2、同济大学在新疆录取分数线2022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 | 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2 | 新疆 | 理科 | 本一(单列类外语)批 | 529 | 201 | 400 |
2022 | 新疆 | 理科 | 本一批 | 574 | 755 | 400 |
2022 | 新疆 | 理科 | 本一批 | 583 | 518 | 400 |
2022 | 新疆 | 理科 | 本一批 | 600 | 260 | 400 |
2022 | 新疆 | 文科 | 本一(单列类外语)批 | 521 | 58 | 443 |
2022 | 新疆 | 文科 | 本一批 | 554 | 207 | 443 |
各专业分,详见: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3、同济大学在新疆录取分数线2021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 | 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1 | 新疆 | 理科 | 本一(单列类外语)批 | 541 | - | 405 |
2021 | 新疆 | 理科 | 本一批 | 611 | 446 | 405 |
2021 | 新疆 | 理科 | 本一批 | 615 | 374 | 405 |
2021 | 新疆 | 理科 | 本一批 | 620 | 301 | 405 |
2021 | 新疆 | 文科 | 本一(单列类外语)批 | 570 | - | 466 |
2021 | 新疆 | 文科 | 本一批 | 603 | 145 | 466 |
各专业分,详见: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注:最低分是指普通类各批次的最低控制分数线(不包含提前批、专项计划等特殊类型招生),即达到此分数线的考生有机会参与相应批次的录取,但实际录取分数线会因各专业竞争情况、报考人数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同济大学简介:
同济的100年,是与中华民族命运休戚与共的100年;
学校学科设置涵盖工学、理学、医学、管理学、经济学、哲学、文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11个门类。现有本科招生专业82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46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8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37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10个,博士后流动站30个;6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拥有1个全国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个国家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6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其他国家级研究平台以及103个省部级研究平台。入选科技部“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获批2个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