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网

咸阳师范学院2024年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录取最低分是多少)

2025-06-21 15:07:11

咸阳师范学院2024年招生计划已经发布:招生计划包含各专业的招生目录、招生人数等,2024年咸阳师范学院各专业录取分数是多少?预估今年最低多少分能考上?以下为新高考网根据咸阳师范学院官网公布整理的:咸阳师范学院各专业2024年在各省市的录取分数线,来预测指导2025年的高考志愿填报

咸阳师范学院2024年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录取最低分是多少)

一:2024年咸阳师范学院各专业录取分数线(2025年参考)

1、咸阳师范学院(中外合作)(本二批)2024年在陕西省理科最低录取分为425分,录取位次96624。其中数学与应用数学463分,财务管理458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456分,录取分数线最高的是小学教育专业,最低为466分,也是本校报考最热门的理科专业。

2、咸阳师范学院(中外合作)(本二批)2024年在陕西省文科最低录取分为448分,录取位次27432。其中财务管理482分,小学教育481分,思想政治教育480分,录取分数线最高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最低为483分,也是本校报考最热门的文科专业。

附:2024年咸阳师范学院各专业在陕西省录取最低分数线一览表

院校专业批次/科目最低分
咸阳师范学院测绘工程本二批(理科)446
咸阳师范学院日语本二批(理科)440
咸阳师范学院数字经济本二批(理科)446
咸阳师范学院物流管理本二批(理科)446
咸阳师范学院旅游管理本二批(理科)446
咸阳师范学院电磁场与无线技术本二批(理科)447
咸阳师范学院财务管理本二批(理科)458
咸阳师范学院智能科学与技术本二批(理科)450
咸阳师范学院地理信息科学本二批(理科)446
咸阳师范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本二批(理科)448
咸阳师范学院数据科学本二批(理科)450
咸阳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二批(理科)456
咸阳师范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本二批(理科)452
咸阳师范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二批(理科)456
咸阳师范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本二批(理科)453
咸阳师范学院材料化学本二批(理科)446
咸阳师范学院统计学本二批(理科)450
咸阳师范学院生物科学本二批(理科)455
咸阳师范学院应用心理学本二批(理科)447
咸阳师范学院化学本二批(理科)451
咸阳师范学院地理科学本二批(理科)451
咸阳师范学院土地资源管理本二批(理科)446
咸阳师范学院物理学本二批(理科)450
咸阳师范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本二批(理科)463
咸阳师范学院小学教育本二批(理科)466
咸阳师范学院英语本二批(理科)456
咸阳师范学院学前教育本二批(理科)446
咸阳师范学院经济学本二批(理科)452
咸阳师范学院教育技术学本二批(理科)447
咸阳师范学院旅游管理本二批(文科)467
咸阳师范学院文物与博物馆学本二批(文科)474
咸阳师范学院特殊教育本二批(文科)467
咸阳师范学院地理科学本二批(文科)473
咸阳师范学院财务管理本二批(文科)482
咸阳师范学院历史学本二批(文科)478
咸阳师范学院新闻学本二批(文科)467
咸阳师范学院日语本二批(文科)467
咸阳师范学院英语本二批(文科)474
咸阳师范学院汉语国际教育本二批(文科)472
咸阳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本二批(文科)483
咸阳师范学院小学教育本二批(文科)481
咸阳师范学院学前教育本二批(文科)476
咸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本二批(文科)480
咸阳师范学院社会工作本二批(文科)467
咸阳师范学院经济学本二批(文科)477
咸阳师范学院学前教育本二批(文科)448
咸阳师范学院学前教育本二批(理科)425
查看更多数据:https://www.hfplg.com/zhiyuan/

二、咸阳师范学院录取分数线2024(在其他省市)

以下为咸阳师范学院2024年在各省市的录取分数线,由于篇幅有限,只列出了最低录取分数线,详细的各专业在各省的招生录取分数线,请登录新高考网志愿模拟填报系统查询。

省份学校科目最低分最低位次省控线
安徽(本科批)咸阳师范学院文科48236661462
咸阳师范学院文科49830389462
咸阳师范学院文科49929848462
咸阳师范学院理科510111801465
重庆(本科批)咸阳师范学院历史类48318574428
咸阳师范学院物理类51154463427
福建(本科批)咸阳师范学院历史类47716788431
咸阳师范学院物理类51266056449
咸阳师范学院物理类52457726449
甘肃(本科批)咸阳师范学院理科50431251370
咸阳师范学院文科5245770421
广东(本科批)咸阳师范学院历史类49740992428
咸阳师范学院物理类502143525442
咸阳师范学院物理类509132951442
咸阳师范学院物理类514124256442
广西(本科批)咸阳师范学院理科436104445371
咸阳师范学院理科441100385371
咸阳师范学院文科46227177400
咸阳师范学院文科46526236400
咸阳师范学院文科47323713400
贵州(本科批)咸阳师范学院理科46180775380
咸阳师范学院文科51414951442
海南(本科批)咸阳师范学院综合类56220113483
咸阳师范学院综合类57417335483
咸阳师范学院综合类57616888483
河北(本科批)咸阳师范学院历史类48346375449
咸阳师范学院物理类507111884448
河南(本二批)咸阳师范学院理科397327848396
咸阳师范学院(较高收费)文科46961381428
咸阳师范学院文科50535107428
黑龙江(本科批)咸阳师范学院文科46613912410
咸阳师范学院理科49436432360
湖北(本科批)咸阳师范学院历史类47330279432
咸阳师范学院历史类50620200432
咸阳师范学院历史类51318274432
咸阳师范学院物理类49296035437
咸阳师范学院物理类49692750437
湖南(本科批)咸阳师范学院物理类449154624422
咸阳师范学院历史类45546323438
咸阳师范学院历史类47834594438
咸阳师范学院历史类48332241438
咸阳师范学院历史类49427234438
江西(本科批)咸阳师范学院理科471122078448
咸阳师范学院理科488101778448
咸阳师范学院理科49394935448
咸阳师范学院理科49889931448
咸阳师范学院文科49335440463
咸阳师范学院文科51125705463
咸阳师范学院文科51125527463
咸阳师范学院文科52220350463
吉林(本科批)咸阳师范学院文科46311238369
咸阳师范学院理科50126172345
江苏(本科批)咸阳师范学院历史类48049649478
咸阳师范学院物理类511129568462
辽宁(本科批)咸阳师范学院物理类44679390368
咸阳师范学院历史类45717425400
内蒙古(本二批)咸阳师范学院理科44735557360
咸阳师范学院文科44710651381
宁夏(本二批)咸阳师范学院理科42515439371
咸阳师范学院文科4913751419
青海(本一批)咸阳师范学院理科36813771343
咸阳师范学院文科4273662411
山东(1段)咸阳师范学院综合类456288888444
咸阳师范学院综合类493195927444
山西(本二批)咸阳师范学院理科42794701418
咸阳师范学院文科5059863446
咸阳师范学院(B)文科44824085446
四川(本二批)咸阳师范学院(中外合作)理科477169097459
咸阳师范学院理科508124295459
咸阳师范学院(中外合作)文科50635034457
咸阳师范学院文科52124855457
新疆(本二批)咸阳师范学院理科36023322262
咸阳师范学院文科3995627304
云南(本二批)咸阳师范学院理科45877842420
咸阳师范学院(中外合作)文科50233595480
咸阳师范学院文科54017503480
浙江(1段)咸阳师范学院综合类495174052492

附:咸阳师范学院简介

咸阳师范学院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省属本科院校。学校肇始于1978年5月的“陕西师范大学咸阳专修科”。1978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咸阳师范专科学校”。2001年5月,与咸阳教育学院合并,成立咸阳师范学院。2004年10月,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咸阳市分校并入。2016年7月,陕西省机电工程学校划归学校。

近年来,学校先后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49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36项;获省部级科研奖励22项,厅局级科研奖励120项。教职工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4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900余篇,被SCI、EI等收录300余篇。中国史(历史地理学)为省级优势学科,“关中古代陵寝文化研究中心”“陕西乡村基础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为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设有陕西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陕西省吴宓研究会、陕西省刘古愚研究会、咸阳市和杨凌示范区教师教育中心、咸阳市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咸阳发展研究院和泾阳茯茶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

学校图书馆馆藏丰富,现有纸质图书190余万册,特色文献10033种。《咸阳师范学院学报》于1986年创刊,曾获“全国高校社科优秀期刊”、陕西省“高校社科优秀期刊”“优秀科技期刊奖”“编辑出版优秀奖”。其中“秦汉文史研究”栏目连续获得全国和陕西省高校社科学报优秀栏目奖。编辑出版《秦汉研究》,秦汉文化研究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