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22年在各省的招生录取数据已经公布了,那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今年(2022年)在浙江省的录取分数线是多少呢?今年考取难度怎么样,好考吗?
以下为新高考网列出的2022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在浙江招录的详细数据,包含在各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最低位次、招生计划、招生人数、专业学费等,供考生家长们参考,指导2023年的高考志愿填报。
一:202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在浙江录取分数线(官方最新)
根据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2022年高考招录数据,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22年在浙江录取分数线为:
综合类:2022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在浙江(1段)录取最低分616分,最低位次31595;
年份 | 科目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2 | 综合类 | 1段 | 616 / 31595 | 497 |
查看更多数据请进入: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二:202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在浙江招生专业与招生计划
包含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22年在浙江招生专业名称以及对应的计划人数、学费等。
1、综合类(2022浙江1段)
专业名称 | 计划数(浙江) | 学费 |
---|---|---|
地质学 (理科基地班) | 1 | 5500 |
地质学类 (地质地矿类)(含地质学、地质学(地质地球物理复合)、地质学(旅游地学)、资源勘查工程(固体矿产)、地球化学、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大数据与数字地球)专业) | 6 | 5500 |
地质工程 | 2 | 5500 |
土木工程 | 3 | 5500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2 | 5500 |
安全工程 | 2 | 5500 |
材料类 (含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化学、材料物理专业) | 4 | 5500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2 | 5500 |
电子信息工程 | 2 | 5500 |
地理信息科学 | 3 | 5500 |
软件工程 | 3 | 5500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2 | 5500 |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 1 | 5500 |
环境工程 | 1 | 5500 |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 | 2 | 5500 |
环境生态工程 | 1 | 5500 |
地质类 (能源类)(含石油工程、资源勘查工程(能源)、资源勘查工程(新能源地质与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碳储科学与工程专业) | 4 | 5500 |
工商管理类 (含工商管理、会计学专业) | 1 | 5000 |
经济学 | 2 | 5000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2 | 5000 |
法学 | 2 | 5000 |
英语 | 1 | 6000 |
宝石及材料工艺学 | 3 | 5500 |
勘查技术与工程 | 2 | 5500 |
智能地球探测 | 2 | 5500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2 | 5500 |
海洋科学 | 3 | 5500 |
土地资源管理 | 3 | 5000 |
测绘工程 | 2 | 5500 |
土地整治工程 | 2 | 5500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2 | 5500 |
查看更多数据请进入: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简介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坐落于名校荟萃的北京海淀区学院路,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高等学府。学校是教育部直属并与自然资源部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2017年进入国家“双一流”大学建设行列。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人才培养声誉卓著。学校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为国家培养了二十余万优秀人才,涌现出以温家宝同志为代表的一大批精英翘楚,40位毕业生当选两院院士,200余人成为省部级以上劳动模范。学校坚持以“品德优良、基础厚实、知识广博、专业精深”的高素质创新人才为培养目标,坚持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和本科教育基础地位,形成“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的教育体系。学校有10个专业入选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有6门国家级一流课程,建有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和文艺体育比赛成绩优异。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是国家地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学校加强科学布局和组织策划,在科研项目、高水平学术成果、科研获奖、科研人才培养、科研平台建设及知识产权和成果转化等方面成绩显著。在青藏高原地质演化、非传统同位素地球化学、地质过程与成矿作用、超深钻探和极地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在Nature、Science、Nature Geoscience等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了多篇论文。近5年来,学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24项。学校拥有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岩矿化石标本资源共享平台以及教育部、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和省部级科研平台19个。学校将推进大学科建设、大科学计划、大科学装置、大科技项目、大资源平台等“五大”建设,推动传统地学向地球系统科学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