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山东工商学院在安徽录取分数线是多少?
山东工商学院2024年在安徽最低录取分数线为:【物理类】本科批512分;【历史类】本科批510分。
以下为2022-2024年山东工商学院历年在安徽招生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及位次,考生可参考最近三年趋势预测今年安徽高考多少分能上山东工商学院。
山东工商学院近三年在安徽录取分数线:
1、2024年山东工商学院在安徽录取分数线最低为:【物理类】本科批512分;【历史类】本科批510分。
2、2023年山东工商学院在安徽录取分数线最低为:【理科】本二批469分;【文科】本二批466分。
3、2022年山东工商学院在安徽录取分数线最低为:【理科】本二批480分;【文科】本二批519分。
历年各批次招生详细数据,详见如下表格,或登录快志愿AI模拟填报助手获取。
附:山东工商学院近三年在安徽的录取分数线一览表(2022-2024)
建议重点关注近三年的录取位次排名,可以将山东工商学院历年在安徽招生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及位次进行对比。
1、山东工商学院在安徽录取分数线2024
年份 | 科目(招生方向) | 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物理类(物+不限)(003专业组) | 本科 | 498 | 129279 | 465 |
2024 | 物理类(物+不限)(002专业组) | 本科 | 507 | 116324 | 465 |
2024 | 物理类(物+不限)(001专业组) | 本科 | 511 | 111050 | 465 |
2024 | 物理类(物+化)(004专业组) | 本科 | 512 | 109938 | 465 |
2024 | 历史类(史+不限)(002专业组) | 本科 | 488 | 34131 | 462 |
2024 | 历史类(史+不限)(001专业组) | 本科 | 503 | 28426 | 462 |
2024 | 历史类(史+政)(003专业组) | 本科 | 510 | 25766 | 462 |
2、山东工商学院在安徽录取分数线2023
年份 | 科目(招生方向) | 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3 | 理科(中外合作) | 本二 | 449 | 140104 | 427 |
2023 | 理科 | 本二 | 469 | 115715 | 427 |
2023 | 文科(中外合作) | 本二 | 461 | 41574 | 440 |
2023 | 文科 | 本二 | 466 | 38868 | 440 |
3、山东工商学院在安徽录取分数线2022
年份 | 科目(招生方向) | 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2 | 理科(中外合作) | 本二 | 453 | 141632 | 435 |
2022 | 理科 | 本二 | 480 | 109009 | 435 |
2022 | 文科(中外合作) | 本二 | 495 | 41278 | 480 |
2022 | 文科 | 本二 | 519 | 23833 | 480 |
注:最低分是指各批次的最低控制分数线,山东工商学院在安徽各专业历年录取分,详见:快志愿助手。
山东工商学院简介:
现有教职工1401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562人,博士550人,长江学者2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享受山东省政府特殊津贴、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智库高端人才、山东省教学名师、山东高校十大优秀教师等省级人才50余人,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1人。获批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7个、省级“青创科技计划”团队12个、省级“青创人才引育计划”团队7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青年人才团队1个。
近五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数量名列全国高校第189位,2023年名列山东省属高校第7位。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2项、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煤炭科学技术奖特等奖1项、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8项,近五年获省级科研成果奖励25项。在《管理世界》《中国科学》等学术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多篇。《山东工商学院学报》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核心期刊(扩展版)。建有“沉浸技术与评价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等5个省部级科研创新平台;“黄河流域绿色金融与低碳转型发展”“山东能源经济”“未来智能计算”等5个山东省协同创新中心;“智能传感与集成芯片设计”“交通信息智能感知与控制”等2个山东省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智能计算与金融大数据”“智慧应急管理”“智能感知与控制”等7个山东省高等学校实验室。同时建有烟台市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8个科研创新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