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西北师范大学在云南录取分数线是多少?
西北师范大学2024年在云南最低录取分数线预估为:【理科】本二批476分左右;【文科】本二批491分左右。
以下为2021-2023年西北师范大学历年在云南招生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及位次,考生可参考最近三年趋势预测今年云南高考多少分能上西北师范大学。
西北师范大学近三年在云南录取分数线:
1、2023年西北师范大学在云南录取分数线最低为:【理科】本二批474分(位次54313);【文科】本二批487分(位次32527)。
2、2022年西北师范大学在云南录取分数线最低为:【理科】本二批505分(位次45679);【文科】本二批575分(位次12017)。
3、2021年西北师范大学在云南录取分数线最低为:【理科】本二批496分(位次52181);【文科】本二批566分(位次11618)。
历年各批次招生详细数据,详见如下表格,或登录快志愿AI模拟填报助手获取。
附:西北师范大学近三年在云南的录取分数线一览表(2021-2023)
建议重点关注近三年的录取位次排名,可以将西北师范大学历年在云南招生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及位次进行对比。
1、西北师范大学在云南录取分数线2023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 | 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3 | 云南 | 理科 | 本二批 | 474 | 54313 | 405 |
2023 | 云南 | 理科 | 本二批 | 491 | 44610 | 405 |
2023 | 云南 | 文科 | 本二批 | 487 | 32527 | 465 |
2023 | 云南 | 文科 | 本二批 | 522 | 16468 | 465 |
各专业分,详见: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2、西北师范大学在云南录取分数线2022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 | 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2 | 云南 | 理科 | 本二批 | 505 | 45679 | 430 |
2022 | 云南 | 理科 | 本二批 | 520 | 37688 | 430 |
2022 | 云南 | 文科 | 本二批 | 575 | 12017 | 505 |
2022 | 云南 | 文科 | 本二批 | 591 | 7639 | 505 |
各专业分,详见: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3、西北师范大学在云南录取分数线2021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 | 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1 | 云南 | 理科 | 本二批 | 496 | 52181 | 435 |
2021 | 云南 | 理科 | 本二批 | 512 | 42736 | 435 |
2021 | 云南 | 理科 | 本二批 | 523 | 36701 | 435 |
2021 | 云南 | 文科 | 本二批 | 566 | 11618 | 500 |
2021 | 云南 | 文科 | 本二批 | 571 | 10280 | 500 |
各专业分,详见: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注:最低分是指普通类各批次的最低控制分数线(不包含提前批、专项计划等特殊类型招生),即达到此分数线的考生有机会参与相应批次的录取,但实际录取分数线会因各专业竞争情况、报考人数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西北师范大学简介:
【办学历史】西北师范大学为甘肃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同建设的重点大学。其前身为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发端于1902年建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12年改为“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改为“国立北平师范大学”。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立北平师范大学与同时西迁的国立北平大学、北洋工学院共同组成西北联合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整体改组为西北联合大学下设的教育学院,后改为师范学院。1939年西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独立设置,改称国立西北师范学院,1941年迁往兰州。抗日战争胜利后,国立西北师范学院继续在兰州办学。同时,恢复北平师范大学(现北京师范大学)。1958年前学校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6所重点高师院校之一,1958年划归甘肃省领导,改称甘肃师范大学。1981年复名为西北师范学院。1988年定名为西北师范大学。2020年被列为甘肃省人民政府支持进入国家一流大学建设行列的省属高校。
【办学条件】学校具有良好的办学条件。校本部占地面积834亩,新校区占地面积566.6亩、生态实训基地2272.5亩。校舍总规划建筑面积105.26万平方米,其中各类教学及辅助用房34.28万平方米。各类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6564.88万元,各类文献资源426.24万册。学校推进集“统一数据标准、统一身份认证、统一信息门户、统一数据交换”于一体的高标准“智慧校园”信息化平台建设,以信息技术赋能教育革新,致力于发展以服务育人为导向的高水平教育信息化综合体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