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南昌工学院在内蒙古录取分数线是多少?
南昌工学院2024年在内蒙古最低录取分数线预估为:【理科】本二A批336分左右、专科批252分左右;【文科】本二A批377分左右、专科批281分左右。
以下为2021-2023年南昌工学院历年在内蒙古招生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及位次,考生可参考最近三年趋势预测今年内蒙古高考多少分能上南昌工学院。
南昌工学院近三年在内蒙古录取分数线:
1、2023年南昌工学院在内蒙古录取分数线最低为:【理科】本二A批336分(位次59238);专科批257分;【文科】本二A批380分(位次18521);专科批278分。
2、2022年南昌工学院在内蒙古录取分数线最低为:【理科】本二A批323分(位次58622);专科批195分(位次74893);【文科】本二A批369分(位次18747);专科批232分(位次28049)。
3、2021年南昌工学院在内蒙古录取分数线最低为:【理科】本二A批301分(位次58009);专科批193分;【文科】本二A批392分(位次19651);专科批218分(位次33311)。
历年各批次招生详细数据,详见如下表格,或登录快志愿AI模拟填报助手获取。
附:南昌工学院近三年在内蒙古的录取分数线一览表(2021-2023)
建议重点关注近三年的录取位次排名,可以将南昌工学院历年在内蒙古招生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及位次进行对比。
1、南昌工学院在内蒙古录取分数线2023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 | 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3 | 内蒙古 | 理科 | 本二A批 | 336 | 59238 | 333 |
2023 | 内蒙古 | 理科 | 专科批 | 257 | - | 255 |
2023 | 内蒙古 | 文科 | 本二A批 | 380 | 18521 | 379 |
2023 | 内蒙古 | 文科 | 专科批 | 278 | - | 230 |
各专业分,详见: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2、南昌工学院在内蒙古录取分数线2022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 | 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2 | 内蒙古 | 理科 | 本二A批 | 323 | 58622 | 323 |
2022 | 内蒙古 | 理科 | 专科批 | 195 | 74893 | 160 |
2022 | 内蒙古 | 文科 | 本二A批 | 369 | 18747 | 366 |
2022 | 内蒙古 | 文科 | 专科批 | 232 | 28049 | 160 |
各专业分,详见: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3、南昌工学院在内蒙古录取分数线2021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 | 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1 | 内蒙古 | 理科 | 本二A批 | 301 | 58009 | 301 |
2021 | 内蒙古 | 理科 | 专科批 | 193 | - | 160 |
2021 | 内蒙古 | 文科 | 本二A批 | 392 | 19651 | 392 |
2021 | 内蒙古 | 文科 | 专科批 | 218 | 33311 | 160 |
各专业分,详见: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注:最低分是指普通类各批次的最低控制分数线(不包含提前批、专项计划等特殊类型招生),即达到此分数线的考生有机会参与相应批次的录取,但实际录取分数线会因各专业竞争情况、报考人数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南昌工学院简介:
南昌工学院是一所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校前身是中共七大代表、江西省委原书记傅雨田等一批老同志创办于1988年的民办赣江大学。1998年学校更名为赣江专修学院;2003年学校更名为江西赣江职业技术学院,同年被教育部选定为“全国高校民族预科教育基地”;2011年4月,经教育部和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在江西赣江职业技术学院的基础上设立南昌工学院,成为普通本科院校。2017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21年学校被列入硕士学位授予建设单位。学校现为教育部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江西省人民政府首批“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试点院校”,中国社会组织评估5A等级院校。
学校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56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999787册,电子图书1194325册。共有江西省汽车零部件数字化制造工程实验室、江西省智能楼宇网络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南昌市DME光电工程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等21个省市科研平台/团队。拥有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一流特色专业2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2个。近年来,获批省部级纵向科研项目600余项,发表论文(出版专著)4000余篇(部),授权国家专利600余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