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理工大学2022年在各省的招生录取数据已经公布了,那么安徽理工大学今年(2022年)在湖北省的录取分数线是多少呢?今年考取难度怎么样,好考吗?
以下为新高考网列出的2022年安徽理工大学在湖北招录的详细数据,包含在各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最低位次、招生计划、招生人数、专业学费等,供考生家长们参考,指导2023年的高考志愿填报。
一:2022安徽理工大学在湖北录取分数线(官方最新)
根据湖北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2022年高考招录数据,安徽理工大学2022年在湖北录取分数线为:
1、历史类:2022年安徽理工大学在湖北(本科)录取最低分520分,最低位次15662;
2、物理类:2022年安徽理工大学在湖北(本科)录取最低分533分,最低位次40184;
年份 | 科目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2 | 历史类 | 本科 | 520 / 15662 | 435 |
2022 | 物理类 | 本科 | 533 / 40184 | 409 |
查看更多数据请进入: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二:2022安徽理工大学在湖北招生专业与招生计划
包含安徽理工大学2022年在湖北招生专业名称以及对应的计划人数、学费等。
1、历史类(2022湖北本科)
专业名称 | 计划数(湖北) | 学费 |
---|---|---|
社会工作 | 4 | 4900 |
日语 | 2 | 4900 |
政治学与行政学 | 4 | 4900 |
查看更多数据请进入: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2、物理类(2022湖北本科)
专业名称 | 计划数(湖北) | 学费 |
---|---|---|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 2 | 4900 |
英语 | 3 | 4900 |
护理学 | 2 | 5500 |
电子商务 | 2 | 4900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3 | 5720 |
应用物理学 | 2 | 5200 |
工程力学 | 3 | 5200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2 | 5720 |
车辆工程 | 2 | 5200 |
智能制造工程 | 2 | 5200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2 | 5200 |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 2 | 5200 |
人工智能 | 2 | 5720 |
自动化 | 2 | 5720 |
机器人工程 | 2 | 5200 |
智能科学与技术 | 2 | 5200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2 | 5720 |
区块链工程 | 2 | 5200 |
土木工程 | 2 | 5720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2 | 5200 |
智能建造 | 2 | 5200 |
地质工程 | 4 | 5200 |
矿物加工工程 | 2 | 5200 |
应急技术与管理 | 3 | 5200 |
工程造价 | 2 | 4900 |
应用化学 | 2 | 5200 |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 2 | 5720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2 | 5200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2 | 5720 |
制药工程 | 2 | 5200 |
交通工程 | 4 | 5200 |
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 | 2 | 5720 |
安全工程 | 2 | 5720 |
消防工程 | 2 | 5200 |
医学检验技术 | 4 | 5500 |
临床医学 (学制五年) | 2 | 6050 |
遥感科学与技术 | 2 | 5200 |
导航工程 | 2 | 5200 |
地理空间信息工程 | 4 | 5200 |
查看更多数据请进入: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三:安徽理工大学简介
安徽理工大学是安徽省重点建设的特色高水平大学,是安徽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共建高校,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建设的高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2006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优秀等次。学校占地约3200亩。
学校紧紧围绕经济社会需求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工作,发起成立“煤炭安全智能精准开采协同创新组织”。“十三五”以来,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300余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部基地与人才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项目230余项,科研经费年均2.2亿元;获省部一等奖31项,全国创新争先奖状1项,中国专利奖1项,安徽省专利金奖1项,教育部、安徽省及国家行业协会等科技成果奖励150项,授权国内发明专利和国际发明专利1400余件。获评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称号。近三年来学校获批深部煤矿采动响应与灾害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煤炭安全精准开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矿山智能技术与装备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工业粉尘防控与职业安全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拥有省部级研究创新平台40个。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已与地方政府、国有大企、知名高校等150余个单位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先后成立了环境友好材料与职业健康研究院(芜湖)、能源革命工程技术研究院(晋城)、中哲上海健康研究院、高等研究院(合肥)、南京智慧物联研究院。积极融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作为安徽省能源研究院承建单位之一,负责煤炭高效清洁利用方向研究工作;参与大健康研究院建设,负责职业医学与健康联合研究中心筹建;参与人工智能研究院、环境研究院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