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湾大学2022年在各省的招生录取数据已经公布了,那么北部湾大学今年(2022年)在青海省的录取分数线是多少呢?今年考取难度怎么样,好考吗?
以下为新高考网列出的2022年北部湾大学在青海招录的详细数据,包含在各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最低位次、招生计划、招生人数、专业学费等,供考生家长们参考,指导2023年的高考志愿填报。
一:2022北部湾大学在青海录取分数线(官方最新)
根据青海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2022年高考招录数据,北部湾大学2022年在青海录取分数线为:
1、理科:2022年北部湾大学在青海(本一)录取最低分347分,最低位次14793;
2、文科:2022年北部湾大学在青海(本一)录取最低分418分,最低位次4253;
年份 | 科目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2 | 理科 | 本一 | 347 / 14793 | 335 |
2022 | 文科 | 本一 | 418 / 4253 | 409 |
查看更多数据请进入: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二:2022北部湾大学在青海招生专业与招生计划
包含北部湾大学2022年在青海招生专业名称以及对应的计划人数、学费等。
1、理科(2022青海本一)
专业名称 | 计划数(青海) | 学费 |
---|---|---|
物理学 (师范类。) | 1 | 4600 |
地理信息科学 | 1 | 4600 |
机械工程 (中外合作办学)(实行“4+0”培养模式,四年学费均为60000元/年。学生4年均在我校学习,也可选择“3+1”模式,到东密歇根大学学习1年(赴美学习的1年不再额外收取学费)。四年学习结束,符合条件者可获我校本科毕业证、学位证及美国东密歇根大学学士学位证书。) | 1 | 60000 |
自动化 | 1 | 4600 |
物联网工程 | 2 | 4600 |
物联网工程 (中外合作办学)(实行“4+0”培养模式,四年学费均为60000元/年。学生4年均在我校学习,也可选择“3+1”模式,到东密歇根大学学习1年(赴美学习的1年不再额外收取学费)。四年学习结束,符合条件者可获我校本科毕业证、学位证及美国东密歇根大学学士学位证书。) | 1 | 60000 |
测绘工程 | 2 | 4600 |
油气储运工程 | 2 | 4600 |
生物制药 | 2 | 4600 |
工程造价 (中外合作办学)(实行“4+0”培养模式,四年学费均为60000元/年。学生4年均在我校学习,也可选择“3+1”模式,到东密歇根大学学习1年(赴美学习的1年不再额外收取学费)。四年学习结束,符合条件者可获我校本科毕业证、学位证及美国东密歇根大学学士学位证书。) | 2 | 60000 |
查看更多数据请进入: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2、文科(2022青海本一)
专业名称 | 计划数(青海) | 学费 |
---|---|---|
地理信息科学 | 1 | 4600 |
市场营销 | 2 | 4600 |
物流管理 | 2 | 4600 |
查看更多数据请进入: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三:北部湾大学简介
北部湾大学是一所以工学、理学、管理学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位于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枢纽城市、北部湾经济区滨海城市——钦州市。具有岭南风格、滨海风光、东南亚风情特色的3A级景区校园,为师生员工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科研、学习和生活环境。
现有“广西北部湾海洋生物多样性养护重点实验室”“广西北部湾海洋灾害研究重点实验室”“广西船舶数字化设计与先进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部湾海洋发展研究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化工新材料与安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和“广西绿色化工新材料与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等一批省级海洋学科发展平台。充分发挥团队、平台作用,学校在白海豚、中华鲎、大蚝等海洋物种养护、海岛资源保护与利用、海洋历史文化等领域的研究不断结出新成果,科技成果转化不断取得新进展。
学校始终秉承开放办学理念,积极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与越南、泰国、马来西亚、波兰、英国、美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招收有来自亚洲、非洲、大洋洲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近年来,国内学生赴海外、深造就业200余人,先后培养来华外籍留学生1000多人。2016年,学校与波兰华沙理工大学合作办学项目获教育部批准。2021年,“北部湾大学东密歇根联合工程学院”获教育部批准设立,填补了广西高等教育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领域的空白。目前,建设有全英文授课专业6个、全英文课程200多门、双语教学课程120多门、国际素养通识课程12门,能开展全英文和双语教学的教师有200余人,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国际人文交流500多人次。通过推进全英文留学生教育的教改尝试,本土国际化课程建设得到加强,“课内外一体化”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见成效,有效推进了师资队伍建设的国际化,提升了国内学生的国际素养。近年来,学校创新合作模式、拓宽合作渠道,把握机遇、拓展资源,国际交流与合作取得了突出成效,逐步形成了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国际化办学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