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在安徽录取分数线是多少?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024年在安徽最低录取分数线为:【物理类】本科批528分;【历史类】本科批525分。
以下为2022-2024年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历年在安徽招生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及位次,考生可参考最近三年趋势预测今年安徽高考多少分能上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近三年在安徽录取分数线:
1、2024年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在安徽录取分数线最低为:【物理类】本科批528分;【历史类】本科批525分。
2、2023年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在安徽录取分数线最低为:【理科】专科批419分,本二批482分,本一批549分;【文科】专科批313分,本二批493分,本一批544分。
3、2022年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在安徽录取分数线最低为:【理科】专科批403分,本二批493分,本一批544分;【文科】专科批472分,本二批522分,本一批548分。
历年各批次招生详细数据,详见如下表格,或登录快志愿AI模拟填报助手获取。
附: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近三年在安徽的录取分数线一览表(2022-2024)
建议重点关注近三年的录取位次排名,可以将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历年在安徽招生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及位次进行对比。
1、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在安徽录取分数线2024
年份 | 科目(招生方向) | 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物理类(物+不限)(003专业组) | 本科 | 524 | 93625 | 465 |
2024 | 物理类(物+化)(004专业组) | 本科 | 528 | 89183 | 465 |
2024 | 历史类(史+不限) | 本科 | 525 | 20028 | 462 |
2、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在安徽录取分数线2023
年份 | 科目 | 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3 | 理科 | 专科 | 419 | 176495 | 200 |
2023 | 理科 | 本二 | 482 | 101594 | 427 |
2023 | 理科 | 本一 | 549 | 42624 | 482 |
2023 | 文科 | 专科 | 313 | 120483 | 200 |
2023 | 文科 | 本二 | 493 | 26161 | 440 |
2023 | 文科 | 本一 | 544 | 8453 | 495 |
3、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在安徽录取分数线2022
年份 | 科目 | 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2 | 理科 | 专科 | 403 | 198339 | 200 |
2022 | 理科 | 本二 | 493 | 94226 | 435 |
2022 | 理科 | 本一 | 544 | 43494 | 491 |
2022 | 文科 | 专科 | 472 | 57920 | 200 |
2022 | 文科 | 本二 | 522 | 21900 | 480 |
2022 | 文科 | 本一 | 548 | 9273 | 523 |
注:最低分是指各批次的最低控制分数线,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在安徽各专业历年录取分,详见:快志愿助手。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简介: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是中华全国总工会直属的唯一一所普通本科院校,由全总和教育部共建。学校前身是1939年3月成立的延安工人学校。1939年6月,延安工人学校和陕北公学、安吴堡青训班、鲁迅艺术学院合并组成华北联合大学。1946年4月,从华北联合大学分离建校的晋察冀边区行政干部学校在张家口成立。1949年初,学校迁至天津,更名为华北职工干部学校。1949年9月,根据刘少奇同志的指示,更名为中华全国总工会干部学校。1984年,更名为中国工运学院,面向全国工会系统和社会开展成人学历教育。2003年,改制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更名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012年,开展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2017年7月,《中华全国总工会教育部关于共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意见》正式印发。2018年,开始在香港地区招收研究生。2021年11月,获批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社会工作、新闻与传播、公共管理3个专业研究生招生、培养与学位授予工作。2022年1月,中华全国总工会印发《关于支持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建设特色一流大学的意见》,更加坚定了全校师生建设特色一流大学的信心,学校发展迈入新的历史阶段。2024年3月,获准加入“延河高校人才培养联盟”,秉承“延安根、延河魂”共同精神源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应有力量。
学校以建设劳动和工会领域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校为目标,培育和凝聚了一批高水平的专家学者。全校共有教职工597人,其中专任教师383人。专任教师中,在聘教授43人,在聘副教授112人,博士研究生学历教师占比57.96%。学校教师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4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基金获得者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10人,北京市高等学校优秀教学名师6人,北京市优秀教师5人,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3人,北京市青年英才计划入选者18人,全国三八红旗手4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