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南京邮电大学在陕西录取分数线是多少?
南京邮电大学2024年在陕西最低录取分数线预估为:【理科】本一批567分左右。
以下为2021-2023年南京邮电大学历年在陕西招生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及位次,考生可参考最近三年趋势预测今年陕西高考多少分能上南京邮电大学。
南京邮电大学近三年在陕西录取分数线:
1、2023年南京邮电大学在陕西录取分数线最低为:【理科】本一批572分(位次10034)。
2、2022年南京邮电大学在陕西录取分数线最低为:【理科】本一批528分(位次20602)。
3、2021年南京邮电大学在陕西录取分数线最低为:【理科】本一批557分(位次12134);【文科】本一批561分(位次3526)。
历年各批次招生详细数据,详见如下表格,或登录快志愿AI模拟填报助手获取。
附:南京邮电大学近三年在陕西的录取分数线一览表(2021-2023)
建议重点关注近三年的录取位次排名,可以将南京邮电大学历年在陕西招生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及位次进行对比。
1、南京邮电大学在陕西录取分数线2023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 | 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3 | 陕西 | 理科 | 本一批 | 572 | 10034 | 443 |
各专业分,详见: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2、南京邮电大学在陕西录取分数线2022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 | 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2 | 陕西 | 理科 | 本一批 | 528 | 20602 | 449 |
各专业分,详见: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3、南京邮电大学在陕西录取分数线2021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 | 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1 | 陕西 | 理科 | 本一批 | 557 | 12134 | 443 |
2021 | 陕西 | 文科 | 本一批 | 561 | 3526 | 499 |
各专业分,详见: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注:最低分是指普通类各批次的最低控制分数线(不包含提前批、专项计划等特殊类型招生),即达到此分数线的考生有机会参与相应批次的录取,但实际录取分数线会因各专业竞争情况、报考人数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南京邮电大学简介:
南京邮电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和江苏高水平大学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其前身是1942年诞生于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八路军战邮干训班,是我党、我军早期系统培养通信人才的学校之一。1958年经国务院批准改建为本科高校,取名南京邮电学院;2005年4月,更名为南京邮电大学。学校原为邮电部和信息产业部直属重点高校,2000年起实行中央与地方(现为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邮政局与江苏省)共建,2017年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2022年再次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2013年10月,原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正式并入南京邮电大学。学校秉承“信达天下 自强不息”的南邮精神,践行“厚德、弘毅、求是、笃行”的校训,发扬“勤奋、求实、进取、创新”的校风。目前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学为主体,以电子信息为特色,理、工、经、管、文、教、艺、法等多学科相互交融,博士后、博士、硕士、本科等多层次教育协调发展的高校。学校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南京,现有仙林、三牌楼、锁金村、江宁四个校区,25个院(部、中心),另外还在扬州举办了独立学院——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
学校大力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学校构建“信息材料、信息器件、信息系统、信息网络、信息应用”五位一体的大信息发展格局,在新一代移动通信、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网络空间安全、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集成电路与微组装、智能电网、光通信、智能制造、现代邮政、人口学等研究领域处于国内先进水平。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一等奖、二等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等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98项。近三年,新增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等各类国家级科研课题421项;发表高质量论文5879篇。学校实施“一市一院”校地特色化合作战略和“一技一企”校企协同创新战略,与地方政府共建校地研究院和技术转移分中心、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9个,与企业共建校企创新平台39个。学校围绕通信、物联网等学科特色,完成了物联网领域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到服务社会的全方位布局,建成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全国科普教育基地1个,国家众创空间3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