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淮北师范大学在天津录取分数线是多少?
淮北师范大学2024年在天津最低录取分数线为:【综合类】本科A批534分。
以下为2022-2024年淮北师范大学历年在天津招生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及位次,考生可参考最近三年趋势预测今年天津高考多少分能上淮北师范大学。
淮北师范大学近三年在天津录取分数线:
1、2024年淮北师范大学在天津录取分数线最低为:【综合类】本科A批534分。
2、2023年淮北师范大学在天津录取分数线最低为:【综合类】本科A批587分。
3、2022年淮北师范大学在天津录取分数线最低为:【综合类】本科A批598分。
历年各批次招生详细数据,详见如下表格,或登录快志愿AI模拟填报助手获取。
附:淮北师范大学近三年在天津的录取分数线一览表(2022-2024)
建议重点关注近三年的录取位次排名,可以将淮北师范大学历年在天津招生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及位次进行对比。
1、淮北师范大学在天津录取分数线2024
年份 | 科目(招生方向) | 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综合类(物+化+生)(03组) | 本科A | 504 | 37627 | 475 |
2024 | 综合类(史+地+政)(02组) | 本科A | 525 | 31814 | 475 |
2024 | 综合类(不限)(01组) | 本科A | 534 | 29376 | 475 |
2、淮北师范大学在天津录取分数线2023
年份 | 科目(招生方向) | 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3 | 综合类(物或化或生)(3组) | 本科A | 496 | 38354 | 472 |
2023 | 综合类(物+化)(6组) | 本科A | 539 | 27267 | 472 |
2023 | 综合类(物或化)(7组) | 本科A | 544 | 25963 | 472 |
2023 | 综合类(不限)(1组) | 本科A | 551 | 24156 | 472 |
2023 | 综合类(史或地)(5组) | 本科A | 578 | 17503 | 472 |
2023 | 综合类(史或地或政)(4组) | 本科A | 584 | 16061 | 472 |
2023 | 综合类(政)(2组) | 本科A | 587 | 15379 | 472 |
3、淮北师范大学在天津录取分数线2022
年份 | 科目(招生方向) | 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2 | 综合类(物或化)6组 | 本科A | 541 | 26482 | 463 |
2022 | 综合类(物或化或生)7组 | 本科A | 542 | 26253 | 463 |
2022 | 综合类(物+化)5组 | 本科A | 554 | 23759 | 463 |
2022 | 综合类(不限)1组 | 本科A | 568 | 20871 | 463 |
2022 | 综合类(政)3组 | 本科A | 595 | 15130 | 463 |
2022 | 综合类(史或地或政)4组 | 本科A | 597 | 14711 | 463 |
2022 | 综合类(史或地)2组 | 本科A | 598 | 14513 | 463 |
注:最低分是指各批次的最低控制分数线,淮北师范大学在天津各专业历年录取分,详见:快志愿助手。
淮北师范大学简介:
淮北师范大学位于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安徽省淮北市,是一所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1974年建校,时为安徽师范大学淮北分校。197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定名为淮北煤炭师范学院,隶属原煤炭工业部,面向全国招生。1998年9月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安徽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201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淮北师范大学。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等次。2009年增列为省级立项建设博士研究生培养单位和博士后培养单位。2018年高水平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学校具有较强的教研科研实力。现拥有11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国家级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培训重点基地,1个国家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1个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1个教育部示范性项目(学前教育骨干教师培训项目),10个师范专业顺利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拥有1个安徽省“高峰学科”,1个安徽省“一流学科”,5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学科,1个省级学科建设重大项目立项学科。拥有1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省级特色专业,15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3个省级一流(品牌)专业;31个省级教学团队,13个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9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7个省级一流本科人才示范引领基地,13个省级“六卓越、一拔尖”卓越人才培养创新项目,16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50余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98门省级线上线下等形式精品开放课程。拥有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安徽省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新型产业共性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工程实验室,2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分中心,2个省级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4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1个省级“115”产业创新团队,2个省级高校智库。近5年承担省部级及以上教学研究项目130余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50余项,其中省级特等奖6项;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50余项,省部级科研课题40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20余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