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网

2022嘉应学院在安徽录取分数线及招生计划(含位次、招生人数)

2022-12-18 08:24:08

嘉应学院2022年在各省的招生录取数据已经公布了,那么嘉应学院今年(2022年)在安徽省的录取分数线是多少呢?今年考取难度怎么样,好考吗?

2022嘉应学院在安徽录取分数线及招生计划(含位次、招生人数)

以下为新高考网列出的2022年嘉应学院在安徽招录的详细数据,包含在各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最低位次、招生计划、招生人数、专业学费等,供考生家长们参考,指导2023年的高考志愿填报。

一:2022嘉应学院在安徽录取分数线(官方最新)

根据安徽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2022年高考招录数据,嘉应学院2022年在安徽录取分数线为:

1、理科:2022年嘉应学院在安徽(本二)录取最低分469分,最低位次122333;

2、文科:2022年嘉应学院在安徽(本二)录取最低分507分,最低位次32620;

年份科目录取批次最低分/最低位次省控线
2022理科本二469 / 122333435
2022文科本二507 / 32620480
查看更多数据请进入:https://www.hfplg.com/zhiyuan/

二:2022嘉应学院在安徽招生专业与招生计划

包含嘉应学院2022年在安徽招生专业名称以及对应的计划人数、学费等。

1、理科(2022安徽本二)

专业名称计划数(安徽)学费
园林 (4152元/年;不招色盲、色弱考生;校本部江北校区)64152
软件工程 (8000元/年;广东省示范性软件学院专业;校本部江北校区)68000
环境工程 (5190元/年;不招色盲、色弱考生;校本部江北校区)65190
查看更多数据请进入:https://www.hfplg.com/zhiyuan/

2、文科(2022安徽本二)

专业名称计划数(安徽)学费
地理信息科学 (5190元/年;校本部江北校区)65190
财务管理 (4590元/年;校本部江北校区)64590
查看更多数据请进入:https://www.hfplg.com/zhiyuan/

三:嘉应学院简介

嘉应学院是一所具有百年师范教育历史的广东省属全日制公办本科高校,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叶剑英元帅的故乡、著名革命老区、全域属原中央苏区,且享有“世界客都”“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等美誉的广东省梅州市。学校面向15个省(市、区)招生,现有普通全日制学生2.8万余人,成教学生近万人。学科专业综合,涵盖文学、理学、工学、法学、医学等11个学科门类,有省级重点学科7个;现有21个二级学院,本科专业60个,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一流专业6个、省级重点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10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7个、省级战略新兴产业特色专业3个、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3个,其中,小学教育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认证,临床医学专业通过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软件工程通过IEET工程教育认证;现有4个校区,本部设在江北校区,校园占地面积1800多亩,建筑面积61.98万平方米,环境优美、设施先进,是求知治学的理想园地。

——引育并举,强化师资。学校坚持引育并举,以人才强校助力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现有教职员工18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1400多人(正高职称140多人、副高职称410多人、博士290多人、硕士800多人)。现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1人、广东省高校“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国培对象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级“创新拔尖人才”1人、“南粤优秀教师”24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广东省高校“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省级培养对象6人、“省级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对象6人、省级扬帆计划4人。聘请了丘成桐、罗锡文、陈志杰、刘仲华等20多位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为荣誉教授,聘请了一大批行业企业专家和中小学名师进校园协同培养人才。学校加大教师内培及“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力度;实施青年博士、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培训项目,近年来在国内外攻读学位、进修、培训达1000多人次,形成一支素质良好、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创新活力的教师队伍。

——强化内涵,创新引领。学校以创新为引擎,为彰显内涵、持续发展不断蓄力。现有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1个,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4个,广东省“冲补强”提升计划重点建设学科2个。有省级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山区特色农业资源保护与精准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普通高校工程技术研究(技术开发)中心“高性能覆铜板工程技术开发中心”“广东省柚类工程技术开发中心”,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省市共建重点研究基地“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广东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足球文化与产业研究中心”“广东省原中央苏区研究中心”“林风眠艺术研究与实践中心”以及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广东省五华三黄鸡科技创新中心”等20多个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近年来,学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共19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3项,省自然科学基金和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30多项,获得横向科研项目207项;教师在全国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3000余篇,被国际著名自然科学检索系统收录180多篇;获得国家专利109项。获中国农业农村部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1项,省级政府奖4项,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