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吉林的招生录取分数线已公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2年在吉林。具体详见如下表格:
一:202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吉林录取分数线(最低分+最低位次)
1.理科:
年份 | 学校 | 批次 | 最低分/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2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本一A | - / - | 488 |
2022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外合作) | 本一A | - / - | 488 |
查看更多数据请进入: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2.文科:
年份 | 学校 | 批次 | 最低分/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2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本一A | - / - | 511 |
查看更多数据请进入: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以上就是新高考网志愿填报平台整理的2022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吉林的招生录取分数线数据,可作为2023年即将高考的考生家长们参考,做到心中有数,加紧备考,争取考上你心仪的大学!
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吉林的历年录取分数线(2019-2021)
考生们可以根据往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录取分数和最低位次进行预测和指导志愿填报,看看2023年多少分可以上!!
1、202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吉林录取分数线
年份 | 科目 | 学校 | 批次 | 最低分/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1 | 理科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外合作) | 本一 | 496 / 15437 | 482 |
2021 | 理科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本一 | 527 / 10145 | 482 |
2021 | 文科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本一 | 544 / 2127 | 519 |
查看更多数据请进入: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2、202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吉林录取分数线
年份 | 科目 | 学校 | 批次 | 最低分/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0 | 理科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本一A | 552 / 11193 | 517 |
2020 | 文科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本一A | 569 / 1784 | 543 |
查看更多数据请进入: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3、2019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吉林录取分数线
年份 | 科目 | 学校 | 批次 | 最低分/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19 | 理科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本一A | 569 / 9867 | 530 |
2019 | 文科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本一A | 562 / 2065 | 544 |
查看更多数据请进入: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简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地处中华农耕文明发祥地、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陕西杨凌,是教育部直属、国家原“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首批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现任党委书记李兴旺、校长吴普特。
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34年的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为西北地区最早的高等农林教育学府。学校自诞生之日起,就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休戚相关、荣辱与共,肩负着建设西北、兴学兴农、培育英才的历史重任。1999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推进科教体制统筹改革,将同处杨凌的原西北农业大学、西北林学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陕西省农业科学院、陕西省林业科学院、陕西省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等7所科教单位合并组建成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实行部省院共建机制,赋予学校支撑和引领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使命。2019年,教育部等七部省院局联合出台意见继续深化共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协力支持学校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为学校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早在1934年建校之初,学校即开始招收本科生,1941年开始招收研究生。长期以来,学校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重创新、高素质、国际化”的总体思路,着力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社会责任感和“三农”情怀,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服务现代农业发展的学术精英、创新创业技术领军人才和社会发展管理人才。学校高度重视一流本科教育,积极参与“新农科”建设,25个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生物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拥有1个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3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8个“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农学专业通过农科专业(第三级)认证,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农业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拥有“万人计划”教学名师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1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8门、国家级视频公开课4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0门,入选国家级“十一五” “十二五”规划教材52种,获国家优秀教材二等奖1种。学校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设有综合素质教育学院。重视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鼓励和支撑学生参加各类高水平学科竞赛、创新创业项目训练与实践,多次获全国“互联网+”大赛、“挑战杯”学术课外竞赛等顶级赛事国家第一级别奖,位居全国农林高校前列。建校以来为社会累计培养输送各类人才20余万名,毕业生遍布海内外,有19位校友成为两院院士,为西北乃至全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