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呼伦贝尔学院在湖南录取分数线是多少?
呼伦贝尔学院2024年在湖南最低录取分数线为:【物理类】本科批469分;【历史类】本科批477分。
以下为2022-2024年呼伦贝尔学院历年在湖南招生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及位次,考生可参考最近三年趋势预测今年湖南高考多少分能上呼伦贝尔学院。
呼伦贝尔学院近三年在湖南录取分数线:
1、2024年呼伦贝尔学院在湖南录取分数线最低为:【物理类】本科批469分;【历史类】本科批477分。
2、2023年呼伦贝尔学院在湖南录取分数线最低为:【物理类】本科批449分;【历史类】本科批461分。
3、2022年呼伦贝尔学院在湖南录取分数线最低为:【物理类】本科批447分;【历史类】本科批483分。
历年各批次招生详细数据,详见如下表格,或登录快志愿AI模拟填报助手获取。
附:呼伦贝尔学院近三年在湖南的录取分数线一览表(2022-2024)
建议重点关注近三年的录取位次排名,可以将呼伦贝尔学院历年在湖南招生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及位次进行对比。
1、呼伦贝尔学院在湖南录取分数线2024
年份 | 科目(招生方向) | 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物理类(物+化)(第108组) | 本科 | 446 | 158624 | 422 |
2024 | 物理类(物+化)(第109组) | 本科 | 457 | 143782 | 422 |
2024 | 物理类(物+不限)(第106组) | 本科 | 462 | 136906 | 422 |
2024 | 物理类(物+不限)(第105组) | 本科 | 464 | 134177 | 422 |
2024 | 物理类(物+不限)(第107组) | 本科 | 469 | 127507 | 422 |
2024 | 历史类(史+不限)(第101组) | 本科 | 472 | 37589 | 438 |
2024 | 历史类(史+不限)(第102组) | 本科 | 474 | 36594 | 438 |
2024 | 历史类(史+政)(第104组) | 本科 | 474 | 36594 | 438 |
2024 | 历史类(史+政)(第103组) | 本科 | 477 | 35117 | 438 |
2、呼伦贝尔学院在湖南录取分数线2023
年份 | 科目(招生方向) | 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3 | 物理类(物+不限)(第104组) | 本科 | 448 | 133739 | 415 |
2023 | 物理类(物+化)(第105组) | 本科 | 449 | 132656 | 415 |
2023 | 历史类(史+不限)(第102组)(内蒙古呼伦贝尔) | 本科 | 458 | 39550 | 428 |
2023 | 历史类(史+不限)(第101组)(内蒙古呼伦贝尔) | 本科 | 460 | 38497 | 428 |
2023 | 历史类(史+政)(第103组)(内蒙古呼伦贝尔) | 本科 | 461 | 37952 | 428 |
3、呼伦贝尔学院在湖南录取分数线2022
年份 | 科目(招生方向) | 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2 | 物理类(物+化)(第7组)(内蒙古呼伦贝尔) | 本科 | 441 | 133992 | 414 |
2022 | 物理类(物+不限)(第6组)(内蒙古呼伦贝尔) | 本科 | 446 | 128669 | 414 |
2022 | 物理类(物+不限)(第5组)(内蒙古呼伦贝尔) | 本科 | 447 | 127578 | 414 |
2022 | 历史类(史+不限)(第2组) | 本科 | 479 | 39001 | 451 |
2022 | 历史类(史+不限)(第1组) | 本科 | 480 | 38350 | 451 |
2022 | 历史类(史+政)(第4组) | 本科 | 481 | 37672 | 451 |
2022 | 历史类(史+不限)(第3组) | 本科 | 483 | 36363 | 451 |
注:最低分是指各批次的最低控制分数线,呼伦贝尔学院在湖南各专业历年录取分,详见:快志愿助手。
呼伦贝尔学院简介:
呼伦贝尔学院地处祖国北疆,坐落在中国最美草原、中国最佳民族风情魅力城市——呼伦贝尔市,是呼伦贝尔市唯一一所全日制综合性应用型本科院校。
学校积极开展校地合作,打造高校、地方和社会共同进步的格局,不断加强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项目研究工作,着力推进科学研究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各级科研项目立项数量逐年攀升,社会影响力持续扩大,推动地方产业关键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科技人才引领行动深入开展,形成较强的科技支撑能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