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河南工业大学在上海录取分数线是多少?
河南工业大学2024年在上海最低录取分数线预估为:【综合类】本科批423分左右。
以下为2021-2023年河南工业大学历年在上海招生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及位次,考生可参考最近三年趋势预测今年上海高考多少分能上河南工业大学。
河南工业大学近三年在上海录取分数线:
1、2023年河南工业大学在上海录取分数线最低为:【综合类】本科批419分(位次38271)。
2、2022年河南工业大学在上海录取分数线最低为:【综合类】本科批386分(位次38267)。
3、2021年河南工业大学在上海录取分数线最低为:【综合类】本科批387分(位次37440)。
历年各批次招生详细数据,详见如下表格,或登录快志愿AI模拟填报助手获取。
附:河南工业大学近三年在上海的录取分数线一览表(2021-2023)
建议重点关注近三年的录取位次排名,可以将河南工业大学历年在上海招生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及位次进行对比。
1、河南工业大学在上海录取分数线2023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 | 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3 | 上海 | 综合类(不限) | 本科批 | 419 | 38271 | 405 |
2023 | 上海 | 综合类(物) | 本科批 | 426 | 36906 | 405 |
2023 | 上海 | 综合类(化) | 本科批 | 436 | 34853 | 405 |
各专业分,详见: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2、河南工业大学在上海录取分数线2022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 | 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2 | 上海 | 综合类(物 和 化) | 本科批 | 386 | 38267 | 400 |
2022 | 上海 | 综合类(不限) | 本科批 | 396 | 36974 | 400 |
2022 | 上海 | 综合类(物) | 本科批 | 399 | 36554 | 400 |
2022 | 上海 | 综合类(化) | 本科批 | 409 | 35102 | 400 |
各专业分,详见: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3、河南工业大学在上海录取分数线2021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 | 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1 | 上海 | 综合类(物 和 化) | 本科批 | 387 | 37440 | 400 |
2021 | 上海 | 综合类(物) | 本科批 | 398 | 35968 | 400 |
2021 | 上海 | 综合类(不限) | 本科批 | 414 | 33499 | 400 |
2021 | 上海 | 综合类(化) | 本科批 | 417 | 32941 | 400 |
各专业分,详见: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注:最低分是指普通类各批次的最低控制分数线(不包含提前批、专项计划等特殊类型招生),即达到此分数线的考生有机会参与相应批次的录取,但实际录取分数线会因各专业竞争情况、报考人数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河南工业大学简介:
河南工业大学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是一所以工学为主,涵盖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农学、医学、法学和艺术学等九大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大学。学校始建于1956年,前身分别是中央粮食干部学校和郑州机器制造学校。中央粮食干部学校诞生于北京,是新中国成立的第一所粮食类院校,1960年迁至郑州,相继更名为郑州粮食学院、郑州工程学院,先后隶属于国家粮食部、商业部和国内贸易部;郑州机器制造学校,相继更名为郑州机械专科学校、郑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先后隶属于第一机械工业部、机电部、机械部。1998年,两校转为河南省管理,2004年,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两校合并组建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成为河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粮食局(现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签约共建高校。2012年入选国家教育部“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2013年作为第二单位首批入选国家“2011计划”,2020年入选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2021年入选河南省“双一流”创建高校,2022年入选教育部“高校学科领域优先发展”规划高校。
在1978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1986年国家科技攻关奖励大会上获国家奖励5项;近年来,“高效节能小麦加工新技术”“大豆磷脂生产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开发”等项目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2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2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中国标准创新贡献一等奖1项,主持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571项;主持制修订国际和国家行业标准300余项,其中3项国际标准,主导国际话语权;编制规划、决策咨询报告300余项;2017年进入中国大学科技创新竞争力百强高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