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内蒙古师范大学在陕西录取分数线是多少?
内蒙古师范大学2024年在陕西最低录取分数线预估为:【理科】本二批412分左右;【文科】本二批479分左右。
以下为2021-2023年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年在陕西招生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及位次,考生可参考最近三年趋势预测今年陕西高考多少分能上内蒙古师范大学。
内蒙古师范大学近三年在陕西录取分数线:
1、2023年内蒙古师范大学在陕西录取分数线最低为:【理科】本二批414分(位次81499);【文科】本二批476分(位次18396)。
2、2022年内蒙古师范大学在陕西录取分数线最低为:【理科】本二批352分(位次126395);【文科】本二批440分(位次31671)。
3、2021年内蒙古师范大学在陕西录取分数线最低为:【理科】本二批435分(位次65308);【文科】本二批495分(位次15002)。
历年各批次招生详细数据,详见如下表格,或登录快志愿AI模拟填报助手获取。
附:内蒙古师范大学近三年在陕西的录取分数线一览表(2021-2023)
建议重点关注近三年的录取位次排名,可以将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年在陕西招生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及位次进行对比。
1、内蒙古师范大学在陕西录取分数线2023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 | 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3 | 陕西 | 理科 | 本二批 | 414 | 81499 | 336 |
2023 | 陕西 | 文科 | 本二批 | 476 | 18396 | 403 |
各专业分,详见: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2、内蒙古师范大学在陕西录取分数线2022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 | 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2 | 陕西 | 理科 | 本二批 | 352 | 126395 | 344 |
2022 | 陕西 | 文科 | 本二批 | 440 | 31671 | 400 |
2022 | 陕西 | 文科 | 本二批 | 461 | 23035 | 400 |
各专业分,详见: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3、内蒙古师范大学在陕西录取分数线2021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 | 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1 | 陕西 | 理科 | 本二批 | 435 | 65308 | 341 |
2021 | 陕西 | 文科 | 本二批 | 495 | 15002 | 406 |
各专业分,详见: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注:最低分是指普通类各批次的最低控制分数线(不包含提前批、专项计划等特殊类型招生),即达到此分数线的考生有机会参与相应批次的录取,但实际录取分数线会因各专业竞争情况、报考人数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内蒙古师范大学简介:
内蒙古师范大学(前身内蒙古师范学院)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边疆民族地区最早建立的高等学校,自治区重点大学,国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支持院校,教育部“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学校。1951年11月20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于1952年在乌兰浩特市建设内蒙古师范学院并招生。1954年8月,学校西迁至呼和浩特市,与1953年8月由张家口师专和绥远师专合并而成的内蒙古师范专科学校合并,成为新的内蒙古师范学院。1978年,学校开始招收研究生。1982年更名为“内蒙古师范大学”,被列为自治区重点高校。2000年,内蒙古教育学院并入学校。2006年,学校获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创业、实践探索,现已成为自治区培养基础教育师资的重要基地,是自治区基础教育师资培养中心、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研究中心。
学校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硕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27个,硕士专业学位11种;具有硕士研究生免试推荐入学资格。学校拥有省部级科研平台53个,其中,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3个,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1个,内蒙古自治区应用数学研究中心1个,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实验室7个,内蒙古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内蒙古自治区院士专家工作站3个,自治区众创空间1个,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含培育)14个,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含培育)5个,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2个,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1个,内蒙古自治区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4个,内蒙古自治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2个,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创新平台(重点实验室)1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