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哈尔滨工程大学在广东录取分数线是多少?
哈尔滨工程大学2024年在广东最低录取分数线为:【物理类】本科批620分;【历史类】本科批575分。
以下为2022-2024年哈尔滨工程大学历年在广东招生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及位次,考生可参考最近三年趋势预测今年广东高考多少分能上哈尔滨工程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近三年在广东录取分数线:
1、2024年哈尔滨工程大学在广东录取分数线最低为:【物理类】本科批620分;【历史类】本科批575分。
2、2023年哈尔滨工程大学在广东录取分数线最低为:【物理类】本科批614分;【历史类】本科批571分。
3、2022年哈尔滨工程大学在广东录取分数线最低为:【物理类】本科批600分;【历史类】本科批555分。
历年各批次招生详细数据,详见如下表格,或登录快志愿AI模拟填报助手获取。
附:哈尔滨工程大学近三年在广东的录取分数线一览表(2022-2024)
建议重点关注近三年的录取位次排名,可以将哈尔滨工程大学历年在广东招生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及位次进行对比。
1、哈尔滨工程大学在广东录取分数线2024
年份 | 科目(招生方向) | 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物理类(物+化)(专业组205) | 本科 | 577 | 40385 | 442 |
2024 | 物理类(物+化)(专业组206) | 本科 | 601 | 21246 | 442 |
2024 | 物理类(物+化)(专业组203) | 本科 | 609 | 16311 | 442 |
2024 | 物理类(物+化)(专业组204) | 本科 | 620 | 11291 | 442 |
2024 | 历史类(史+不限) | 本科 | 575 | 7319 | 428 |
2、哈尔滨工程大学在广东录取分数线2023
年份 | 科目(招生方向) | 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3 | 物理类(物+不限)(专业组204) | 本科 | 579 | 43727 | 439 |
2023 | 物理类(物+不限)(专业组205) | 本科 | 601 | 26084 | 439 |
2023 | 物理类(物+不限)(专业组203) | 本科 | 614 | 18032 | 439 |
2023 | 历史类(史+不限) | 本科 | 571 | 8714 | 433 |
3、哈尔滨工程大学在广东录取分数线2022
年份 | 科目(招生方向) | 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2 | 物理类(物+不限)(专业组208) | 本科 | 581 | 37300 | 445 |
2022 | 物理类(物+不限)(专业组209) | 本科 | 588 | 30838 | 445 |
2022 | 物理类(物+不限)(专业组211) | 本科 | 590 | 29499 | 445 |
2022 | 物理类(物+不限)(专业组210) | 本科 | 594 | 26161 | 445 |
2022 | 物理类(物+不限)(专业组202) | 本科 | 600 | 21476 | 445 |
2022 | 历史类(史+不限) | 本科 | 555 | 10775 | 437 |
注:最低分是指各批次的最低控制分数线,哈尔滨工程大学在广东各专业历年录取分,详见:快志愿助手。
哈尔滨工程大学简介:
学校是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1996年被确定为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研究生院,2011年被确定为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2017年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学校坚持“三海一核”(船舶工业、海军装备、海洋开发、核能应用)办学方略,为我国船舶工业、核工业、国防现代化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已成为我国船海核领域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学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工学并举,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突出视野宽、基础厚、能力强、素质优、重创新的人才培养特色,致力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可靠顶用人才和引领未来发展的拔尖创新人才。学校现有学生3.31万余人,其中本科生1.66万余人、硕士研究生1.24万余人、博士研究生3400余人、留学生600余人。学校另有成人学历教育学生5800余人。学校学生获评“最美大学生”“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9人荣获“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及入围奖。近年来,学生获得国际级、国家级创新创业大赛重要奖项逾千项。其中,“E唯”代表队连续两年获国际水下机器人大赛冠军,打破世界顶尖高校对该项赛事20年的垄断;学生团队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3项。学校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先进集体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胜杯,“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优胜杯。学校入选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单位、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中国青年科技创新行动示范基地,获评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等称号,“E唯”机器人创新团队、“创翼”创新团队获全国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6名学生获“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毕业生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保持在93%以上,连续多年位居全国高校前列,毕业生以“可靠顶用”“拔尖创新”等特质而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赞誉,成为全国毕业生就业50所典型经验高校之一。毕业生去向主要为“三海一核”主体领域及国家战略重要领域,就业的毕业生中超过70%投身工业化、信息化和国防现代化建设,近半数毕业生在世界及国内500强企业就业。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近16万名各类高级专门人才,其中包括200多名共和国的将军、部长、省长、院士,近万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中型企业的技术领军和高级管理人才,他们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