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华学院2024年招生计划已经发布:招生计划包含各专业的招生目录、招生人数等,2024年文华学院各专业录取分数是多少?预估今年最低多少分能考上?以下为新高考网根据文华学院官网公布整理的:文华学院各专业2024年在各省市的录取分数线,来预测指导2025年的高考志愿填报!
一:2024年文华学院各专业录取分数线(2025年参考)
1、文华学院(本二批)2024年在内蒙古理科最低录取分为371分,录取位次58990。其中智能电网信息工程396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385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76分,录取分数线最高的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最低为412分,也是本校报考最热门的理科专业。
2、文华学院(本二批)2024年在内蒙古文科最低录取分为384分,录取位次18477。其中法学406分,会计学396分,新闻学384分,录取分数线最高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最低为407分,也是本校报考最热门的文科专业。
附:2024年文华学院各专业在内蒙古录取最低分数线一览表
院校 | 专业 | 批次/科目 | 最低分 |
---|---|---|---|
文华学院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本二批(理科) | 412 |
文华学院 |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 | 本二批(理科) | 396 |
文华学院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本二批(理科) | 385 |
文华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本二批(理科) | 376 |
文华学院 | 物联网工程 | 本二批(理科) | 371 |
文华学院 | 机器人工程 | 本二批(理科) | 371 |
文华学院 | 汉语言文学 | 本二批(文科) | 407 |
文华学院 | 法学 | 本二批(文科) | 406 |
文华学院 | 会计学 | 本二批(文科) | 396 |
文华学院 | 新闻学 | 本二批(文科) | 384 |
查看更多数据: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二、文华学院录取分数线2024(在其他省市)
以下为文华学院2024年在各省市的录取分数线,由于篇幅有限,只列出了最低录取分数线,详细的各专业在各省的招生录取分数线,请登录新高考网志愿模拟填报系统查询。
省份 | 学校 | 科目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安徽(本科批) | 文华学院 | 文科 | 479 | 37812 | 462 |
文华学院 | 理科 | 484 | 149242 | 465 | |
安徽(专科批) | 文华学院 | 文科 | 214 | 134042 | 200 |
文华学院 | 理科 | 295 | 299787 | 200 | |
北京(本科批) | 文华学院 | 综合类 | 434 | 44923 | 434 |
福建(本科批) | 文华学院 | 历史类 | 434 | 26049 | 431 |
文华学院 | 物理类 | 477 | 91263 | 449 | |
福建(专科批) | 文华学院 | 历史类 | 254 | 55983 | 220 |
文华学院 | 物理类 | 370 | 155231 | 220 | |
甘肃(本科批) | 文华学院 | 理科 | 408 | 74568 | 370 |
文华学院 | 文科 | 448 | 17909 | 421 | |
广东(本科批) | 文华学院 | 物理类 | 481 | 182517 | 442 |
文华学院 | 历史类 | 484 | 49905 | 428 | |
文华学院 | 历史类 | 488 | 47067 | 428 | |
广西(本科批) | 文华学院 | 理科 | 383 | 151171 | 371 |
文华学院 | 文科 | 400 | 52640 | 400 | |
贵州(本科批) | 文华学院 | 理科 | 392 | 144873 | 380 |
文华学院 | 文科 | 446 | 40850 | 442 | |
海南(本科批) | 文华学院 | 综合类 | 499 | 37370 | 483 |
文华学院 | 综合类 | 526 | 29707 | 483 | |
河北(本科批) | 文华学院 | 历史类 | 469 | 54077 | 449 |
文华学院 | 物理类 | 468 | 174738 | 448 | |
河北(专科批) | 文华学院 | 历史类 | 286 | 189473 | 200 |
文华学院 | 物理类 | 356 | 325535 | 200 | |
河南(本二批) | 文华学院 | 理科 | 450 | 234011 | 396 |
文华学院 | 文科 | 465 | 64708 | 428 | |
河南(专科批) | 文华学院 | 理科 | 201 | 551777 | 185 |
文华学院 | 文科 | 188 | 348714 | 185 | |
黑龙江(本科批) | 文华学院 | 理科 | 379 | 79335 | 360 |
文华学院 | 文科 | 414 | 22994 | 410 | |
文华学院 | 文科 | 422 | 21455 | 410 | |
湖南(本科批) | 文华学院 | 历史类 | 458 | 44813 | 438 |
文华学院 | 物理类 | 435 | 173225 | 422 | |
湖南(专科批) | 文华学院 | 历史类 | 212 | 146153 | 200 |
文华学院 | 物理类 | 311 | 283681 | 200 | |
江西(本科批) | 文华学院 | 理科 | 473 | 119677 | 448 |
文华学院 | 文科 | 493 | 35189 | 463 | |
江西(专科批) | 文华学院 | 理科 | 245 | 256358 | 240 |
文华学院 | 文科 | 342 | 132926 | 270 | |
江苏(本科批) | 文华学院 | 物理类 | 462 | 186999 | 462 |
文华学院 | 历史类 | 478 | 50548 | 478 | |
内蒙古(本二批) | 文华学院 | 理科 | 371 | 58990 | 360 |
文华学院 | 文科 | 384 | 18477 | 381 | |
宁夏(本二批) | 文华学院 | 理科 | 404 | 19920 | 371 |
文华学院 | 文科 | 462 | 6001 | 419 | |
青海(本二批) | 文华学院 | 理科 | 327 | 20084 | 325 |
文华学院 | 文科 | 403 | 5171 | 382 | |
山东(1段) | 文华学院 | 综合类 | 449 | 305210 | 444 |
山东(2段) | 文华学院 | 综合类 | 314 | 570478 | 150 |
山西(本二批) | 文华学院 | 理科 | 408 | 10619 | 380 |
文华学院 | 文科 | 404 | 13080 | 402 | |
陕西(本二批) | 文华学院 | 理科 | 428 | 94698 | 372 |
文华学院 | 文科 | 446 | 28084 | 397 | |
上海(本科批) | 文华学院 | 综合类 | 403 | 41594 | 403 |
文华学院 | 综合类 | 410 | 40401 | 403 | |
四川(本二批) | 文华学院 | 理科 | 482 | 161985 | 459 |
文华学院 | 文科 | 485 | 52184 | 457 | |
天津(本科批) | 文华学院 | 综合类 | 481 | 43912 | 475 |
文华学院 | 综合类 | 492 | 40975 | 475 | |
新疆(本二批) | 文华学院 | 理科 | 305 | 34064 | 262 |
文华学院 | 文科 | 306 | 13983 | 304 | |
云南(本二批) | 文华学院 | 理科 | 438 | 91763 | 420 |
文华学院 | 文科 | 484 | 42532 | 480 | |
浙江(1段) | 文华学院 | 综合类 | 492 | 178059 | 492 |
文华学院 | 综合类 | 492 | 178059 | 492 | |
浙江(2段) | 文华学院 | 综合类 | 319 | 273230 | 269 |
文华学院 | 综合类 | 462 | 206094 | 269 |
附:文华学院简介
文华学院坐落于“武汉·中国光谷”腹地,前身是创建于2003年的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2012年获批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14年教育部批准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普通本科高校。
学校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2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级重点培育专业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4 个,省级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计划项目3个;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32门;获批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习实训基地1个,省级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基地1个;获批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基层教学组织5个;省级“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2项,获批教育部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项目42项,获批省级教研项目8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5项;全校共有各类实验室98个,拥有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233个;建有国家级众创空间及省市级创新创业教育基地。
国际合作:学校秉承华中科技大学人文素质教育优良传统,营造大学人文氛围,开设了“院士、名人、企业家”讲坛,杨叔子、李培根、罗俊、李德仁、杨家福、叶朝辉等20多位院士、校长与学生交流50多场次,激发了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形成了良好学风。学校通过推动多种国际游学、海外实践,建设综合、立体的国际交流和深造体系。学校也积极联络海外高校,与英,澳,日,韩等国家近20所高校建立了中外联合培养平台。同时,学校还开展了高校国际交流的交叉学科课题研究,与英国南威尔士大学共建创新科研团队;建立日语海外实习基地;引进美国常青藤高校线上交叉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