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辽宁科技大学在吉林的招生录取分数线已公布:辽宁科技大学2022年在吉林。具体详见如下表格:
一:2022辽宁科技大学在吉林录取分数线(最低分+最低位次)
1.理科:
年份 | 学校 | 批次 | 最低分/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2 | 辽宁科技大学 | 本一A | - / - | 488 |
2022 | 辽宁科技大学 | 本二A | - / - | 327 |
查看更多数据请进入: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2.文科:
年份 | 学校 | 批次 | 最低分/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2 | 辽宁科技大学 | 本二A | - / - | 364 |
查看更多数据请进入: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以上就是新高考网志愿填报平台整理的2022年辽宁科技大学在吉林的招生录取分数线数据,可作为2023年即将高考的考生家长们参考,做到心中有数,加紧备考,争取考上你心仪的大学!
二:辽宁科技大学在吉林的历年录取分数线(2019-2021)
考生们可以根据往年辽宁科技大学的录取分数和最低位次进行预测和指导志愿填报,看看2023年多少分可以上!!
1、2021辽宁科技大学在吉林录取分数线
年份 | 科目 | 学校 | 批次 | 最低分/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1 | 理科 | 辽宁科技大学 | 本一 | 471 / 20449 | 482 |
2021 | 理科 | 辽宁科技大学 | 本二 | 412 / 34351 | 305 |
2021 | 文科 | 辽宁科技大学 | 本二 | 465 / 8517 | 335 |
查看更多数据请进入: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2、2020辽宁科技大学在吉林录取分数线
年份 | 科目 | 学校 | 批次 | 最低分/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0 | 理科 | 辽宁科技大学 | 本一A | 518 / 17553 | 517 |
2020 | 理科 | 辽宁科技大学 | 本二A | 475 / 27281 | 336 |
2020 | 文科 | 辽宁科技大学 | 本二A | 500 / 7168 | 371 |
查看更多数据请进入: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3、2019辽宁科技大学在吉林录取分数线
年份 | 科目 | 学校 | 批次 | 最低分/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19 | 理科 | 辽宁科技大学 | 本一A | 531 / 17149 | 530 |
2019 | 理科 | 辽宁科技大学 | 本二A | 482 / 28928 | 350 |
2019 | 理科 | 辽宁科技大学(只招有志愿考生其它) | 本二A | 505 / 23049 | 350 |
2019 | 文科 | 辽宁科技大学 | 本二A | 516 / 5924 | 372 |
查看更多数据请进入: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三:辽宁科技大学简介:
辽宁科技大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所冶金工业学校。1948年始建,1949年组建鞍山工业专门学校,1950年改为东北工学院鞍山分院,1958年升格为本科层次的鞍山钢铁学院,1998年由冶金工业部划转为辽宁省政府,实行中央和地方共建、以辽宁省管理为主的体制。经教育部批准,2002年更名为鞍山科技大学,2006年更名为辽宁科技大学。
建校70余年来,学校已发展成为以工学为主,理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艺术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2007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优秀成绩。学校坚持“创新为先、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办学理念,逐步形成“坚持既为冶金行业服务,又为辽宁地方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办学定位,打造出“立足冶金,校企合作,注重实践,培养踏实肯干、适应发展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办学特色,深化内涵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许多校友已经成为企事业单位的技术拔尖人才、学术带头人和管理骨干。五矿、宝武钢铁、鞍钢、河钢、宝钢、包钢等国有企业均有我校毕业生担任董事长、总经理等重要职务。
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师资队伍。现有专职教师1171人,其中教授197人、副教授388人,博士生导师125人、硕士生导师408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49.9%。在领军人才方面,拥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6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人,中科院“百人计划”人选2人,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25人,辽宁省优秀专家6人,辽宁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千人层次人选39人,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人才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