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网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各专业录取分数线2024(录取最低分是多少)

2025-06-20 09:42:48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2024年招生计划已经发布:招生计划包含各专业的招生目录、招生人数等,2024年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各专业录取分数是多少?预估今年最低多少分能考上?以下为新高考网根据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官网公布整理的: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各专业2024年在各省市的录取分数线,来预测指导2025年的高考志愿填报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各专业录取分数线2024(录取最低分是多少)

一:2024年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各专业录取分数线(2025年参考)

1、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本科批)2024年在吉林省理科最低录取分为376分,录取位次61306。其中财务管理411分,法学404分,土木工程396分,录取分数线最高的是会计学专业,最低为416分,也是本校报考最热门的理科专业。

2、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本科批)2024年在吉林省文科最低录取分为389分,录取位次20259。其中法学424分,财务管理407分,市场营销392分,录取分数线最高的是会计学专业,最低为425分,也是本校报考最热门的文科专业。

附:2024年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各专业在吉林省录取最低分数线一览表

院校专业批次/科目最低分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会计学本科批(物理)416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财务管理本科批(物理)411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法学本科批(物理)404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土木工程本科批(物理)396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智能建造本科批(物理)396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批(物理)391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机器人工程本科批(物理)390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智能制造工程本科批(物理)388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智能车辆工程本科批(物理)387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新能源汽车工程本科批(物理)387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本科批(物理)386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软件工程本科批(物理)385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制药工程本科批(物理)385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批(物理)384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本科批(物理)384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人工智能本科批(物理)384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机械工程本科批(物理)384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批(物理)384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车辆工程本科批(物理)384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批(物理)383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自动化本科批(物理)383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工程管理本科批(物理)380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市场营销本科批(物理)380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英语本科批(物理)379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批(物理)378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物流管理本科批(物理)378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电子商务本科批(物理)378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供应链管理本科批(物理)377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人力资源管理本科批(物理)377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金融学本科批(物理)377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日语本科批(物理)377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工商管理本科批(物理)377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工程造价本科批(物理)376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会计学本科批(历史)425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法学本科批(历史)424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财务管理本科批(历史)407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市场营销本科批(历史)392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供应链管理本科批(历史)391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电子商务本科批(历史)390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工商管理本科批(历史)390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英语本科批(历史)390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批(历史)390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金融学本科批(历史)389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商务英语本科批(历史)389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人力资源管理本科批(历史)389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物流管理本科批(历史)389
查看更多数据:https://www.hfplg.com/zhiyuan/

二、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录取分数线2024(在其他省市)

以下为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2024年在各省市的录取分数线,由于篇幅有限,只列出了最低录取分数线,详细的各专业在各省的招生录取分数线,请登录新高考网志愿模拟填报系统查询。

省份学校科目最低分最低位次省控线
安徽(本科批)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文科46444566462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理科466174023465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理科474163476465
重庆(本科批)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历史类42832498428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物理类43295321427
福建(本科批)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历史类43126745431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物理类458105117449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物理类464100764449
海南(本科批)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综合类48441507483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综合类49937370483
河北(本科批)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历史类44965868449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物理类450203933448
河南(本二批)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理科409307060396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文科43194756428
黑龙江(本科批)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理科36285983360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理科37879716360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文科41023790410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文科41123602410
湖北(本科批)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历史类43245225432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物理类437140240437
湖南(本科批)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物理类426184956422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物理类437170659422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历史类45247905438
江西(本科批)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理科443155312448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理科448150337448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文科46949231463
江苏(本科批)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物理类462186999462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物理类483164624462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历史类47850548478
辽宁(本科批)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物理类387107903368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历史类40025455400
内蒙古(本二批)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理科36161828360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文科38118875381
山东(1段)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综合类446313069444
山东(2段)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综合类443319166150
山西(本二批)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理科38424968380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文科40213599402
陕西(本二批)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理科388121804372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文科41142244397
四川(本二批)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理科463188810459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文科46470753457
天津(本科批)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综合类47645233475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综合类47944475475
新疆(本二批)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理科26840861262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文科30514080304
浙江(1段)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综合类492178059492
浙江(2段)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综合类460207980269

附: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简介

学 校 简 介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是一所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等学校,1999年由长春工业大学和吉林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联合举办。2004年被教育部确认为普通高等学校举办的独立学院。2005年通过教育部组织的独立学院办学条件和教学状态专项评估,评价是“专家办学,注重投入,重视质量,管理规范,德育特色”。2008年被吉林省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15年与长春工业大学建立硕士研究生教育联盟,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2023年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立项建设高校。学校现有在校生一万余人,已形成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艺术学六个学科门类,41个本科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学中心、质量第一的办学思想,具有培养奉献和创新精神强、专业技能和基础能力强应用型人才的鲜明办学特色。 公有民办的办学体制 2006年12月,三位创建人陈坚、张兆华、尹长河共同发表声明:“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全部资产归学校所有(含创立时的投入),不归创建人所有,不归其他单位和个人所有,今后永久不变更。”学校成为一所“公有民办”体制高等院校。2014年3月,学校被吉林省教育厅确定为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办学模式改革试点单位。同年,学校提出“共创、共享、共荣”的发展理念,进一步增强了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2016年12月,学校作为吉林省省属高校唯一代表,参加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学校积极开展公益性、非营利性办学,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学校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队伍质量和层次。学校各学院均有名师担任院长和学科带头人。现有教师474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32人,占教师总数的48.9%;具有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教师383人,占教师总数的80.8%;“双师型”教师78人。教师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吉林省教学名师、吉林省优秀教师、长白山技能名师等高层次人才十余人,国家级领军型人才1人,省部级领军人才1人,省域拔尖人才5人。 完善的办学条件 学校坐落于享有“亚洲最大人工林海”美誉的净月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态校园环境幽雅,校园绿化面积达48.8%。学校建有近百个实验室和设计室、9个实训中心(工程训练中心、汽车实训中心、电气电子自动化实训中心、软件实训中心、机器人实训中心、会计实训中心、新商科人才培养实践中心、工程管理实训中心、外语多功能实训中心)、2个大学生创新室;建有19000平方米的图书馆,馆内藏书299万余册,中外文期刊27200余种,拥有中国知网博硕论文系列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超星数字资源平台、马列主义专题数据库、网上报告厅、MOOCs学习平台,先后加入CALIS、CASHL、CADAL等资源服务平台,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建有标准400米塑胶运动场和多功能体育馆;各类生活服务设施齐全。 坚强的组织保障 学校建校伊始即成立了党委,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学校党委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健全党委班子组织设置和运行机制,推动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有效覆盖,在保证政治方向、凝聚师生员工,推动学校发展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学校先后被推选为全国民办高校德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单位、全国民办高校党建研究会副理事长单位、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党建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单位等,多次被评为吉林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近年来,学校先后获评“全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全省社会组织党建创新示范基地”。学校现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2个,“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2个,“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2个,全省高校“党建优秀品牌”1个。 “两强”的办学特色 奉献和创新精神强: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三进”(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实现学生理论学习全覆盖。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扎实推进学生“三爱”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爱国、敬业、奉献、诚信”的品格;以“开展校园文化和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奉献、创新”精神。为鼓励学生刻苦学习,除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外,学校还设立成才奖学金等校内奖学金,用于激励学生“成人、成才、成功”。 专业技能和基础能力强:学校以市场为导向,强化专业特色,进行深度教学改革。根据人才培养需要,改革课程体系,实施分流分级教学模式,重点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和基础能力培养。各专业结合学生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实行多样化的人才培养,使每个学生都能拥有一技之长。学校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按产业需求调整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亚泰集团、修正药业、一汽国际物流、吉林建龙集团、吉利汽车、金田铜业等一百余家大中型企业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就业”基地,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取得较大进展。学校充分利用校内专业实验室、实训中心和校外实习基地,与企业共同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使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美国、韩国等国家高校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留学深造机会,拓展国际视野。 丰硕的办学成果 学校获得全国“五好基层关工委先进集体”称号;多次被评为吉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工作先进集体”、长春市“文明校园”、长春高校文明杯“优胜单位”、长春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长春高校系统“平安校园”建设工作先进单位。教育教学取得丰硕成果,学校现有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一流专业6个,省级转型发展试点专业1个,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5个;省级金课、一流课程10门,省级学科育人、课程思政示范(建设)课程3门,省级精品、优秀课程23门;吉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吉林省校企联合技术创新实验室3个,吉林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吉林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吉林省卓越人才培养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项,省级教育科研平台1个;吉林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1个,吉林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社会实践基地1个,获得吉林省政府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三等奖四项,其它省级以上教育教学成果奖100余项。我校学生积极参加国家级、省级学科专业竞赛,取得了优异成绩,近5年共有3000余人次在省级以上竞赛中获奖1000余项。学校已累计向社会输送高素质本科应用型人才近39000名,毕业去向落实率始终保持在省内高校前列,就业质量不断提高。一大批毕业生已经成为行业的佼佼者,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特别是为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的社会声誉和影响力逐年提升,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中国教育报、香港大公报、吉林日报、新华网等媒体广泛报道了学校特色兴校的经验成果,其中《中国教育报》连续6年对学校进行了全方位报道。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