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中医药大学2024年招生计划已经发布:招生计划包含各专业的招生目录、招生人数等,那2024年福建中医药大学各专业录取分数是多少?预估今年最低多少分能考上?以下为新高考网根据福建中医药大学官网公布整理的:福建中医药大学各专业2023年在各省市的录取分数线,来预测指导2024年的高考志愿填报!
一:2024年福建中医药大学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参考2023年)
1、福建中医药大学(本科)2023年在福建省历史类最低录取分为479分,录取位次17695。其中中医学538分,针灸推拿学538分,护理学538分,
2、福建中医药大学(本科)2023年在福建省物理类最低录取分为490分,录取位次61531。其中中西医临床医学555分,中医学539分,中医学539分,
附:2023年福建中医药大学各专业在福建省录取最低分数线一览表
院校 | 专业 | 批次/科目 | 最低分 |
---|---|---|---|
福建中医药大学 | 中医学 | 本科批(历史) | 538 |
福建中医药大学 | 中医学 | 本科批(历史) | 538 |
福建中医药大学 | 针灸推拿学 | 本科批(历史) | 538 |
福建中医药大学 | 护理学 | 本科批(历史) | 538 |
福建中医药大学 | 公共事业管理 | 本科批(历史) | 538 |
福建中医药大学 | 中医学 | 本科批(物理) | 539 |
福建中医药大学 | 中医学 | 本科批(物理) | 539 |
福建中医药大学 | 针灸推拿学 | 本科批(物理) | 539 |
福建中医药大学 | 中医骨伤科学 | 本科批(物理) | 539 |
福建中医药大学 | 护理学 | 本科批(物理) | 539 |
福建中医药大学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本科批(物理) | 539 |
福建中医药大学 | 公共事业管理 | 本科批(物理) | 539 |
福建中医药大学 | 制药工程 | 本科批(物理) | 499 |
福建中医药大学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本科批(物理) | 499 |
福建中医药大学 | 药学 | 本科批(物理) | 499 |
福建中医药大学 | 药物制剂 | 本科批(物理) | 499 |
福建中医药大学 | 中药学 | 本科批(物理) | 499 |
福建中医药大学 | 康复治疗学 | 本科批(物理) | 499 |
福建中医药大学 | 听力与言语康复学 | 本科批(物理) | 499 |
福建中医药大学 | 康复物理治疗 | 本科批(物理) | 499 |
福建中医药大学 | 康复作业治疗 | 本科批(物理) | 499 |
福建中医药大学 | 临床医学 | 本科批(物理) | 555 |
福建中医药大学 | 中西医临床医学 | 本科批(物理) | 555 |
福建中医药大学(闽台合作) | 健康服务与管理 | 本科批(历史) | 490 |
福建中医药大学(闽台合作) | 健康服务与管理 | 本科批(物理) | 491 |
福建中医药大学(闽台合作) | 医学影像技术 | 本科批(物理) | 499 |
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外合作) | 护理学 | 本科批(历史) | 479 |
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外合作) | 护理学 | 本科批(物理) | 490 |
查看更多数据: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二、福建中医药大学录取分数线2023(在其他省市)(2024参考)
以下为福建中医药大学2023年在各省市的录取分数线,由于篇幅有限,只列出了最低录取分数线,详细的各专业在各省的招生录取分数线,请登录新高考网志愿模拟填报系统查询。
省份 | 学校 | 科目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安徽(本二) | 福建中医药大学(1288) | 理科 | 483 | 100400 | 427 |
福建中医药大学(1288) | 文科 | 509 | 19215 | 440 | |
北京(本科) | 福建中医药大学(01)(3520) | 综合类 | 552 | 19994 | 448 |
重庆(本科) | 福建中医药大学(3543)((公办)(办学地点旗山校区)) | 物理类 | 518 | 32434 | 406 |
甘肃(本二) | 福建中医药大学(2202)((福州市)) | 理科 | 440 | 31326 | 337 |
福建中医药大学(2202)((福州市)) | 文科 | 496 | 6236 | 420 | |
广东(本科) | 福建中医药大学(专业组204)(10393) | 物理类 | 497 | 146949 | 439 |
福建中医药大学(专业组203)(10393) | 物理类 | 548 | 77608 | 439 | |
福建中医药大学(专业组201)(10393) | 物理类 | 571 | 51867 | 439 | |
福建中医药大学(专业组202)(10393) | 物理类 | 574 | 48736 | 439 | |
广西(本二) | 福建中医药大学(10393)((理82文10)(学校所在地福建省福州市。)) | 理科 | 465 | 55420 | 347 |
福建中医药大学(10393)((理82文10)(学校所在地福建省福州市。)) | 文科 | 520 | 14336 | 428 | |
贵州(本二) | 福建中医药大学(0487)((福建福州)) | 理科 | 457 | 53168 | 371 |
福建中医药大学(0487)((福建福州)) | 文科 | 546 | 10051 | 477 | |
河北(本科) | 福建中医药大学(0426)((福州市)[公办]) | 物理类 | 494 | 107897 | 439 |
河南(本二) | 福建中医药大学(较高收费)(4225)((住宿费950至1200元/年/生。)) | 理科 | 486 | 174777 | 409 |
福建中医药大学(4225)((住宿费950至1200元/年/生。)) | 理科 | 517 | 120414 | 409 | |
福建中医药大学(4225)((住宿费950至1200元/年/生。)) | 文科 | 557 | 18861 | 465 | |
湖北(本科) | 福建中医药大学(第01组)(H22101) | 物理类 | 551 | 45886 | 424 |
福建中医药大学(第02组)(H22102) | 物理类 | 578 | 30096 | 424 | |
福建中医药大学(第03组)(H22103) | 物理类 | 590 | 23984 | 424 | |
湖南(本科) | 福建中医药大学(第201组)(3518-201)((中外合作办学或国际项目)) | 物理类 | 445 | 136942 | 415 |
福建中医药大学(第103组)(3518-103) | 物理类 | 488 | 92618 | 415 | |
福建中医药大学(第102组)(3518-102) | 物理类 | 536 | 51442 | 415 | |
福建中医药大学(第104组)(3518-104) | 物理类 | 561 | 34562 | 415 | |
江西(本二) | 福建中医药大学(2423)((校址福建省福州市)) | 理科 | 515 | 56452 | 445 |
江苏(本科) | 福建中医药大学(02专业组)(240702)(以下各专业均在旗山校区学习) | 物理类 | 526 | 101268 | 448 |
福建中医药大学(01专业组)(240701) | 物理类 | 584 | 45409 | 448 | |
福建中医药大学(03专业组)(240703) | 物理类 | 596 | 35650 | 448 | |
山东(1段) | 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外合作办学)(A393)((福建公办)) | 综合类 | 501 | 166590 | 443 |
福建中医药大学(A393)((福建公办)) | 综合类 | 558 | 63409 | 443 | |
山西(本二A) | 福建中医药大学(1801)((福州)) | 理科 | 466 | 50253 | 396 |
福建中医药大学(1801)((福州)) | 文科 | 467 | 11905 | 418 | |
四川(本二) | 福建中医药大学(3522)((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上街镇邱阳路1号)(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旗山校区就读)) | 理科 | 519 | 85318 | 433 |
福建中医药大学(3522)((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上街镇邱阳路1号)(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旗山校区就读)) | 文科 | 538 | 15424 | 458 | |
天津(本科A) | 福建中医药大学(1组)(02741)((福建)) | 综合类 | 550 | 24422 | 472 |
新疆(本二) | 福建中医药大学(1305)((福建省福州市)) | 理科 | 410 | 15849 | 285 |
云南(本二) | 福建中医药大学(3546)(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上街镇邱阳西路1号) | 理科 | 494 | 42957 | 405 |
福建中医药大学(3546)((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上街镇邱阳西路1号)) | 文科 | 529 | 14061 | 465 | |
浙江(1段) | 福建中医药大学(3516)((福州))(本科) | 综合类 | 584 | 68837 | 488 |
附:福建中医药大学简介
福建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8年,是我国创办较早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两次入选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是福建省“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学校现有教职医护员工(含4所直属附属医院)近6000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约1000人;拥有1名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名国医大师、3名全国名中医、2名国家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岐黄学者、2名“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6名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其中中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名、中西医结合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名);拥有一批“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和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指导老师、全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全国优秀教师等。
学校有20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中医学2个福建省A类高峰学科,中药学、护理学、药学3个福建省高原学科,临床医学、管理学2个福建省应用型学科。临床医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行列。有2个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个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康复研究中心,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8个国家(局级)三级科研实验室,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献检索中心,4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级大数据研究所,18个省级各类重点实验室、基地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先后有743项科研成果受到国家和省市等各级奖励,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科普类)二等奖1项。学校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加大科研投入,共承担科研课题2736项,其中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峡两岸科技合作联合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166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