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网

2024北京师范大学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录取最低分是多少)

2025-06-16 12:48:06

北京师范大学2024年招生计划已经发布:招生计划包含各专业的招生目录、招生人数等,2024年北京师范大学各专业录取分数是多少?预估今年最低多少分能考上?以下为新高考网根据北京师范大学官网公布整理的:北京师范大学各专业2024年在各省市的录取分数线,来预测指导2025年的高考志愿填报

2024北京师范大学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录取最低分是多少)

一:2024年北京师范大学各专业录取分数线(2025年参考)

1、北京师范大学(本科批)2024年在吉林省文科最低录取分为593分,录取位次1050。其中汉语言文学635分,法学634分,历史学634分,录取分数线最高的是人文科学试验班专业,最低为637分,也是本校报考最热门的文科专业。

2、北京师范大学(本科批)2024年在吉林省理科最低录取分为625分,录取位次3375。其中数学与应用数学658分,物理学类650分,统计学650分,录取分数线最高的是理科试验班专业,最低为661分,也是本校报考最热门的理科专业。

附:2024年北京师范大学各专业在吉林省录取最低分数线一览表

院校专业批次/科目最低分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批(物理)625
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类本科批(物理)625
北京师范大学理科试验班本科批(物理)661
北京师范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批(物理)658
北京师范大学金融学本科批(历史)593
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学类本科批(物理)650
北京师范大学统计学本科批(物理)650
北京师范大学英语本科批(物理)646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本科批(物理)643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本科批(物理)642
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科学类本科批(物理)641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本科批(物理)640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本科批(物理)640
北京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批(物理)640
北京师范大学药学本科批(物理)640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类本科批(物理)639
北京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本科批(物理)639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类本科批(物理)639
北京师范大学会计学本科批(物理)636
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科技本科批(物理)633
北京师范大学人文科学试验班本科批(历史)637
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批(历史)635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本科批(历史)634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本科批(历史)634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类本科批(历史)633
北京师范大学金融学本科批(历史)632
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经济学与哲学本科批(历史)629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类本科批(历史)628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本科批(历史)628
北京师范大学传播学本科批(历史)626
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类本科批(历史)625
查看更多数据:https://www.hfplg.com/zhiyuan/

二、北京师范大学录取分数线2024(在其他省市)

以下为北京师范大学2024年在各省市的录取分数线,由于篇幅有限,只列出了最低录取分数线,详细的各专业在各省的招生录取分数线,请登录新高考网志愿模拟填报系统查询。

省份学校科目最低分最低位次省控线
安徽(本科批)北京师范大学文科646366462
北京师范大学理科6534275465
北京师范大学理科6563591465
重庆(本科批)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类637288428
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类6433373427
福建(本科批)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类627326431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类630266431
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类6394602449
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类6512644449
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类6571923449
甘肃(本科批)北京师范大学理科6084075370
北京师范大学理科6371288370
北京师范大学文科625253421
北京师范大学文科625253421
北京师范大学文科636138421
广东(本科批)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类623920428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类636378428
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类6375671442
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类6424352442
广西(本科批)北京师范大学理科57913622371
北京师范大学理科6115135371
北京师范大学理科6183954371
北京师范大学理科6322179371
北京师范大学文科6001396400
北京师范大学文科630339400
贵州(本科批)北京师范大学文科630495442
北京师范大学文科641262442
北京师范大学理科6332912380
北京师范大学理科6422008380
海南(本科批)北京师范大学综合类739649483
北京师范大学综合类755413483
河北(本科批)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类6291192449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类649297449
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类6343823448
河南(本一批)北京师范大学理科6328139511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类专业)文科6031723521
北京师范大学文科618788521
黑龙江(本科批)北京师范大学理科6363424360
北京师范大学理科6412937360
北京师范大学文科650144410
湖北(本科批)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类61810372437
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类61910035437
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类6326243437
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类6375099437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类624698432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类624698432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类627571432
湖南(本科批)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类619767438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类620720438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类620720438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类631357438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类634281438
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类6305417422
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类6324992422
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类6354436422
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类6393732422
江西(本科批)北京师范大学理科6205145448
北京师范大学理科6214954448
北京师范大学理科6224799448
北京师范大学理科6234494448
北京师范大学理科6283700448
北京师范大学文科626547463
北京师范大学文科629454463
吉林(本科批)北京师范大学文科5931050369
北京师范大学文科625312369
北京师范大学文科629248369
北京师范大学理科6253375345
北京师范大学理科6392203345
江苏(本科批)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类631634478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类632591478
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类6426951462
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类6455946462
辽宁(本科批)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类631593400
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类6622068368
内蒙古(本一批)北京师范大学理科6331654471
北京师范大学文科570947478
宁夏(本一批)北京师范大学(国家专项)理科5272970432
北京师范大学理科5591464432
北京师范大学(国家专项)文科566638496
北京师范大学文科605123496
青海(本一批)北京师范大学理科541828343
北京师范大学文科57780411
山东(1段)北京师范大学综合类61912230444
山西(本一批)北京师范大学理科59010058506
北京师范大学(国家专项)理科6204159506
北京师范大学(国家专项)文科5801186516
北京师范大学文科610277516
陕西(本一批)北京师范大学(国家专项)理科5989535475
北京师范大学理科6303988475
北京师范大学(国家专项)文科604455488
北京师范大学文科615247488
上海(本科批)北京师范大学综合类5684499403
四川(本一批)北京师范大学(国家专项)理科62413245539
北京师范大学理科6349316539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类专业)文科5961657529
北京师范大学(国家专项)文科610688529
北京师范大学文科620321529
天津(本科批)北京师范大学综合类6542140475
北京师范大学综合类6661096475
新疆(本一批)北京师范大学理科5751180390
北京师范大学文科574166425
云南(本一批)北京师范大学(国家专项)理科6263060505
北京师范大学理科6332248505
北京师范大学(国家专项)文科649208550
北京师范大学文科652163550
浙江(1段)北京师范大学综合类6636981492

附:北京师范大学简介

北京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是一所以教师教育、教育科学和文理基础学科为主要特色的著名学府。学校的前身是1902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08年改称京师优级师范学堂,独立设校,1912年改名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学校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师范大学。1931年、1952年北平女子师范大学、辅仁大学先后并入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教师队伍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现有专任教师2606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938人。全职两院院士5人,入选各类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370人次。

北京师范大学积极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国际交流合作广泛。2020年,学校发布《全球发展战略规划》(2020-2025),确立了助力建设全球卓越学术共同体、教育创新共同体、青年发展共同体、高校社会责任共同体的战略愿景。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50余所大学、研究机构建立了校级合作关系。持续推进与牛津大学、斯坦福大学、赫尔辛基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合作,积极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打造了“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汉字之美”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项目,为海内外专家学者、学生开展学术交流、学习深造、文化交流互鉴提供广阔平台。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