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青海民族大学在黑龙江录取分数线是多少?
青海民族大学2024年在黑龙江最低录取分数线为:【物理类】本科批423分;【历史类】本科批512分。
以下为2022-2024年青海民族大学历年在黑龙江招生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及位次,考生可参考最近三年趋势预测今年黑龙江高考多少分能上青海民族大学。
青海民族大学近三年在黑龙江录取分数线:
1、2024年青海民族大学在黑龙江录取分数线最低为:【物理类】本科批423分;【历史类】本科批512分。
2、2023年青海民族大学在黑龙江录取分数线最低为:【理科】本二A批327分;【文科】本二A批385分。
3、2022年青海民族大学在黑龙江录取分数线最低为:【理科】本二A批372分;【文科】本二A批418分。
历年各批次招生详细数据,详见如下表格,或登录快志愿AI模拟填报助手获取。
附:青海民族大学近三年在黑龙江的录取分数线一览表(2022-2024)
建议重点关注近三年的录取位次排名,可以将青海民族大学历年在黑龙江招生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及位次进行对比。
1、青海民族大学在黑龙江录取分数线2024
年份 | 科目(招生方向) | 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物理类(物+地)(第004组) | 本科 | 400 | 70984 | 360 |
2024 | 物理类(物+化)(第005组) | 本科 | 423 | 62224 | 360 |
2024 | 历史类(史+不限)(第002组) | 本科 | 458 | 15126 | 410 |
2024 | 历史类(史+不限)(第001组) | 本科 | 477 | 12292 | 410 |
2024 | 历史类(史+不限)(第003组) | 本科 | 512 | 7827 | 410 |
2、青海民族大学在黑龙江录取分数线2023
年份 | 科目(招生方向) | 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3 | 理科(中外合作)(西宁市) | 本二A | 315 | 73922 | 287 |
2023 | 理科(西宁市)(该校以下专业学费待定具体标准以青海省发改委核定为准。) | 本二A | 327 | 69133 | 287 |
2023 | 文科 | 本二A | 385 | 14851 | 341 |
3、青海民族大学在黑龙江录取分数线2022
年份 | 科目 | 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2 | 理科 | 本二A | 372 | 59623 | 308 |
2022 | 文科 | 本二A | 418 | 14861 | 365 |
注:最低分是指各批次的最低控制分数线,青海民族大学在黑龙江各专业历年录取分,详见:快志愿助手。
青海民族大学简介:
青海民族大学创建于1949年12月12日,是新中国第一所民族院校,是青藏高原上的第一所高等学府。1956年9月经国务院正式定名为青海民族学院。学校于1979年招收藏语言文学、民族史专业硕士研究生,1981年获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批硕士学位授权,是改革开放后全国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也是青海省最早开展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单位。2009年更名为青海民族大学。2011年,青海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民委签订协议共建青海民族大学。2018年获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和民族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国家战略需要和民族地区发展,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共发展、与青海共命运,谱写了青海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气壮山河的精彩华章。
学校高度重视一流学科、一流专业建设,人文社会学科始终在青藏高原地区具有优势地位,与青海特色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相衔接的新能源、新材料、盐湖化工、藏医药等理工类学科建设形成规模、富有特色。学校现有22个教学学院,2个国内一流立项建设学科(民族学、中国语言文学)和1个省内一流立项建设学科(化学),有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民族学)、1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6个专业硕士学位点,1个民族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科涵盖文学、理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历史学、医学、工学、哲学、艺术学十一大门类,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本科、硕士、博士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共有60个本科专业,其中文史类本科专业19个,占比为32%,理工类本科专业35个,占比为58%,体育艺术类本科专业6个,占比10%,形成了较为综合的文、理、工学科结构布局。现有16个省部级重点学科、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8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7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1个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视频公开课、12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