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央民族大学在内蒙古录取分数线是多少?
中央民族大学2024年在内蒙古最低录取分数线预估为:【理科】本一A批531分左右、本一B批486分左右;【文科】本一A批548分左右、本一B批533分左右。
以下为2021-2023年中央民族大学历年在内蒙古招生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及位次,考生可参考最近三年趋势预测今年内蒙古高考多少分能上中央民族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近三年在内蒙古录取分数线:
1、2023年中央民族大学在内蒙古录取分数线最低为:【理科】本一B批481分(位次17482);本一A批527分(位次9222);【文科】本一B批536分(位次1630);本一A批548分(位次1193)。
2、2022年中央民族大学在内蒙古录取分数线最低为:【理科】本一B批520分(位次9763);本一A批547分(位次5755);【文科】本一B批537分(位次1431);本一A批549分(位次968)。
3、2021年中央民族大学在内蒙古录取分数线最低为:【理科】本一B批555分(位次5718);本一A批571分(位次4191);【文科】本一B批557分(位次2031);本一A批591分(位次682)。
历年各批次招生详细数据,详见如下表格,或登录快志愿AI模拟填报助手获取。
附:中央民族大学近三年在内蒙古的录取分数线一览表(2021-2023)
建议重点关注近三年的录取位次排名,可以将中央民族大学历年在内蒙古招生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及位次进行对比。
1、中央民族大学在内蒙古录取分数线2023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 | 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3 | 内蒙古 | 理科 | 本一B批 | 481 | 17482 | 434 |
2023 | 内蒙古 | 理科 | 本一A批 | 527 | 9222 | 434 |
2023 | 内蒙古 | 理科 | 本一B批 | 536 | 7938 | 434 |
2023 | 内蒙古 | 理科 | 本一A批 | 556 | 5321 | 434 |
2023 | 内蒙古 | 文科 | 本一B批 | 536 | 1630 | 468 |
2023 | 内蒙古 | 文科 | 本一A批 | 548 | 1193 | 468 |
各专业分,详见: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2、中央民族大学在内蒙古录取分数线2022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 | 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2 | 内蒙古 | 理科 | 本一B批 | 520 | 9763 | 427 |
2022 | 内蒙古 | 理科 | 本一A批 | 547 | 5755 | 427 |
2022 | 内蒙古 | 文科 | 本一B批 | 537 | 1431 | 459 |
2022 | 内蒙古 | 文科 | 本一A批 | 549 | 968 | 459 |
各专业分,详见: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3、中央民族大学在内蒙古录取分数线2021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 | 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1 | 内蒙古 | 理科 | 本一B批 | 555 | 5718 | 418 |
2021 | 内蒙古 | 理科 | 本一A批 | 571 | 4191 | 418 |
2021 | 内蒙古 | 文科 | 本一B批 | 557 | 2031 | 488 |
2021 | 内蒙古 | 文科 | 本一A批 | 591 | 682 | 488 |
各专业分,详见: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注:最低分是指普通类各批次的最低控制分数线(不包含提前批、专项计划等特殊类型招生),即达到此分数线的考生有机会参与相应批次的录取,但实际录取分数线会因各专业竞争情况、报考人数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中央民族大学简介:
中央民族大学(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坐落于北京学府林立的海淀区,南邻国家图书馆,北依中关村科技园,校园环境典雅,古朴幽美,人文氛围浓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坐落于青龙湖畔的丰台校区于2021年9月正式启用,具有中式经典、山水校园风貌特点,彻底提升了“大文化”与“小空间”的匹配度,为中央民族大学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新起点。
当前,全校师生员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推进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管理强校和开放办校五大战略,以改革创新精神和攻坚克难的勇气,奋力推进“双一流”建设,开启学校发展新征程、开创学校事业新局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