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浙江师范大学在安徽录取分数线是多少?
浙江师范大学2024年在安徽最低录取分数线预估为:【物理类】本一批486分左右;【历史类】本一批506分左右。
以下为2021-2023年浙江师范大学历年在安徽招生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及位次,考生可参考最近三年趋势预测今年安徽高考多少分能上浙江师范大学。
浙江师范大学近三年在安徽录取分数线:
1、2023年浙江师范大学在安徽录取分数线最低为:【理科】本一批484分(位次99213);【文科】本一批505分(位次20962)。
2、2022年浙江师范大学在安徽录取分数线最低为:【理科】本一批551分(位次37618);【文科】本一批561分(位次5374)。
3、2021年浙江师范大学在安徽录取分数线最低为:【理科】本一批549分(位次40748);【文科】本一批603分(位次5401)。
历年各批次招生详细数据,详见如下表格,或登录快志愿AI模拟填报助手获取。
附:浙江师范大学近三年在安徽的录取分数线一览表(2021-2023)
建议重点关注近三年的录取位次排名,可以将浙江师范大学历年在安徽招生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及位次进行对比。
1、浙江师范大学在安徽录取分数线2023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 | 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3 | 安徽 | 理科 | 本一批 | 484 | 99213 | 482 |
2023 | 安徽 | 理科 | 本一批 | 515 | 69041 | 482 |
2023 | 安徽 | 文科 | 本一批 | 505 | 20962 | 495 |
2023 | 安徽 | 文科 | 本一批 | 553 | 6461 | 495 |
各专业分,详见: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2、浙江师范大学在安徽录取分数线2022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 | 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2 | 安徽 | 理科 | 本一批 | 551 | 37618 | 491 |
2022 | 安徽 | 理科 | 本一批 | 567 | 26962 | 491 |
2022 | 安徽 | 文科 | 本一批 | 561 | 5374 | 523 |
各专业分,详见: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3、浙江师范大学在安徽录取分数线2021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 | 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1 | 安徽 | 理科 | 本一批 | 549 | 40748 | 488 |
2021 | 安徽 | 理科 | 本一批 | 569 | 28458 | 488 |
2021 | 安徽 | 文科 | 本一批 | 603 | 5401 | 560 |
各专业分,详见: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注:最低分是指普通类各批次的最低控制分数线(不包含提前批、专项计划等特殊类型招生),即达到此分数线的考生有机会参与相应批次的录取,但实际录取分数线会因各专业竞争情况、报考人数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浙江师范大学简介:
浙江师范大学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综合性省属重点大学,前身是杭州师范专科学校,1956年4月16日经教育部批准设立,1958年升格为杭州师范学院。1962年,杭州师范学院与浙江教育学院、浙江体育学院合并,更名为浙江师范学院。1965年,浙江师范学院从杭州搬迁至金华,1985年更名为浙江师范大学。2000年、2001年、2004年浙江财政学校、浙江幼儿师范学校和金华铁路司机学校相继并入。2015年,学校入选浙江省首批重点建设高校,2020年获评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学校拥有金华校区(校本部)、杭州萧山校区、杭州西湖校区、兰溪校区等4个校区,24个学院(含独立学院),拥有金华市中医医院等附属医院。
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稳步提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人文社科)34项、全国教科规划优秀成果奖8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2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3项。拥有省级以上科研创新平台43个,包括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各1个、省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9个、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4个、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4个、省哲社重点研究基地3个、省哲社培育实验室1个、省新型重点专业智库2个、省新型高校智库1个。共建附属学校47所。学校立足浙中,深化与金华战略合作,积极助推改革强省、创新强省、开放强省和人才强省建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