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首义学院2024年招生计划已经发布:招生计划包含各专业的招生目录、招生人数等,2024年武昌首义学院各专业录取分数是多少?预估今年最低多少分能考上?以下为新高考网根据武昌首义学院官网公布整理的:武昌首义学院各专业2024年在各省市的录取分数线,来预测指导2025年的高考志愿填报!
一:2024年武昌首义学院各专业录取分数线(2025年参考)
1、武昌首义学院(本二批)2024年在内蒙古理科最低录取分为375分,录取位次57775。其中智能制造工程410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395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389分,录取分数线最高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最低为418分,也是本校报考最热门的理科专业。
2、武昌首义学院(本二批)2024年在内蒙古文科最低录取分为408分,录取位次15574。其中汉语言文学441分,会计学431分,金融学408分,录取分数线最高的是法学专业,最低为459分,也是本校报考最热门的文科专业。
附:2024年武昌首义学院各专业在内蒙古录取最低分数线一览表
院校 | 专业 | 批次/科目 | 最低分 |
---|---|---|---|
武昌首义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本二批(理科) | 418 |
武昌首义学院 | 智能制造工程 | 本二批(理科) | 410 |
武昌首义学院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本二批(理科) | 395 |
武昌首义学院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本二批(理科) | 389 |
武昌首义学院 | 工程造价 | 本二批(理科) | 383 |
武昌首义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本二批(理科) | 375 |
武昌首义学院 | 法学 | 本二批(文科) | 459 |
武昌首义学院 | 汉语言文学 | 本二批(文科) | 441 |
武昌首义学院 | 会计学 | 本二批(文科) | 431 |
武昌首义学院 | 金融学 | 本二批(文科) | 408 |
查看更多数据: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二、武昌首义学院录取分数线2024(在其他省市)
以下为武昌首义学院2024年在各省市的录取分数线,由于篇幅有限,只列出了最低录取分数线,详细的各专业在各省的招生录取分数线,请登录新高考网志愿模拟填报系统查询。
省份 | 学校 | 科目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安徽(本科批) | 武昌首义学院 | 文科 | 477 | 38998 | 462 |
武昌首义学院 | 理科 | 484 | 148299 | 465 | |
安徽(专科批) | 武昌首义学院 | 文科 | 252 | 127512 | 200 |
武昌首义学院 | 理科 | 352 | 278129 | 200 | |
福建(本科批) | 武昌首义学院 | 历史类 | 448 | 22904 | 431 |
武昌首义学院 | 物理类 | 490 | 81627 | 449 | |
福建(专科批) | 武昌首义学院 | 历史类 | 262 | 55667 | 220 |
武昌首义学院 | 物理类 | 363 | 157854 | 220 | |
广东(本科批) | 武昌首义学院 | 物理类 | 487 | 170256 | 442 |
武昌首义学院 | 历史类 | 487 | 47407 | 428 | |
广西(本科批) | 武昌首义学院 | 理科 | 375 | 158233 | 371 |
武昌首义学院 | 理科 | 388 | 146712 | 371 | |
武昌首义学院 | 文科 | 400 | 52640 | 400 | |
贵州(本科批) | 武昌首义学院 | 理科 | 387 | 149341 | 380 |
武昌首义学院 | 文科 | 460 | 34679 | 442 | |
海南(本科批) | 武昌首义学院 | 综合类 | 495 | 38461 | 483 |
武昌首义学院 | 综合类 | 538 | 26380 | 483 | |
河北(本科批) | 武昌首义学院 | 历史类 | 470 | 53546 | 449 |
武昌首义学院 | 物理类 | 479 | 156509 | 448 | |
河北(专科批) | 武昌首义学院 | 历史类 | 266 | 200983 | 200 |
武昌首义学院 | 物理类 | 342 | 337011 | 200 | |
河南(本二批) | 武昌首义学院 | 理科 | 456 | 223279 | 396 |
武昌首义学院(艺术类专业) | 文科 | 438 | 88171 | 428 | |
武昌首义学院 | 文科 | 473 | 58074 | 428 | |
河南(专科批) | 武昌首义学院 | 理科 | 223 | 538338 | 185 |
武昌首义学院 | 文科 | 215 | 334254 | 185 | |
湖南(本科批) | 武昌首义学院 | 历史类 | 445 | 51680 | 438 |
武昌首义学院 | 历史类 | 466 | 40573 | 438 | |
武昌首义学院 | 物理类 | 442 | 163931 | 422 | |
湖南(专科批) | 武昌首义学院 | 历史类 | 267 | 138790 | 200 |
武昌首义学院 | 物理类 | 318 | 280134 | 200 | |
江西(本科批) | 武昌首义学院 | 理科 | 473 | 119941 | 448 |
武昌首义学院 | 理科 | 478 | 113320 | 448 | |
武昌首义学院 | 文科 | 495 | 34293 | 463 | |
江西(专科批) | 武昌首义学院 | 理科 | 302 | 242207 | 240 |
武昌首义学院 | 文科 | 331 | 141506 | 270 | |
江苏(本科批) | 武昌首义学院 | 历史类 | 481 | 49205 | 478 |
武昌首义学院 | 物理类 | 467 | 181984 | 462 | |
武昌首义学院 | 物理类 | 490 | 156375 | 462 | |
江苏(专科批) | 武昌首义学院 | 历史类 | 341 | 32679 | 260 |
武昌首义学院 | 物理类 | 421 | 37319 | 220 | |
内蒙古(本二批) | 武昌首义学院 | 理科 | 375 | 57775 | 360 |
武昌首义学院 | 文科 | 408 | 15574 | 381 | |
青海(本二批) | 武昌首义学院 | 理科 | 341 | 17904 | 325 |
武昌首义学院 | 文科 | 407 | 4911 | 382 | |
山东(1段) | 武昌首义学院 | 综合类 | 445 | 314576 | 444 |
山东(2段) | 武昌首义学院 | 综合类 | 384 | 446232 | 150 |
武昌首义学院 | 综合类 | 446 | 313225 | 150 | |
山西(本二批) | 武昌首义学院 | 理科 | 414 | 6656 | 380 |
武昌首义学院 | 文科 | 438 | 3515 | 402 | |
陕西(本二批) | 武昌首义学院 | 理科 | 433 | 90705 | 372 |
武昌首义学院 | 文科 | 453 | 25731 | 397 | |
上海(本科批) | 武昌首义学院 | 综合类 | 408 | 40752 | 403 |
武昌首义学院 | 综合类 | 416 | 39269 | 403 | |
四川(本二批) | 武昌首义学院 | 理科 | 493 | 146159 | 459 |
武昌首义学院 | 文科 | 486 | 51347 | 457 | |
天津(本科批) | 武昌首义学院 | 综合类 | 490 | 41492 | 475 |
武昌首义学院 | 综合类 | 495 | 40112 | 475 | |
新疆(本二批) | 武昌首义学院 | 理科 | 264 | 41559 | 262 |
武昌首义学院 | 文科 | 318 | 12667 | 304 | |
新疆(专科批) | 武昌首义学院 | 理科 | 224 | 46653 | 140 |
武昌首义学院 | 文科 | 236 | 20632 | 140 | |
云南(本二批) | 武昌首义学院 | 理科 | 445 | 86858 | 420 |
武昌首义学院 | 文科 | 512 | 28901 | 480 | |
浙江(1段) | 武昌首义学院 | 综合类 | 492 | 178059 | 492 |
武昌首义学院 | 综合类 | 492 | 178059 | 492 | |
浙江(2段) | 武昌首义学院 | 综合类 | 269 | 281057 | 269 |
武昌首义学院 | 综合类 | 467 | 201735 | 269 |
附:武昌首义学院简介
武昌首义学院是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其前身是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系中国首批独立学院之一。2000年8月经教育部批准,华中科技大学和武汉军威文化传播集团合作兴办华中科技大学军威学院,翌年3月更名为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2015年5月转设更为现名。2023年,学校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学校全面实施OBE教育教学改革,重塑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五育融合、三全育人,紧扣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瞄准工程教育认证目标,全面推行“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构建并在所有本科专业实施OBE教育教学体系,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强化实践教学,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持续拓展与200余家企业的深度合作,与华为、腾讯、华中数控等10余家行业领军企业共建现代产业学院3个、新工科专业(方向)11个;获批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等部省部级教改项目120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61项、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5个;近三届获湖北省高校教学成果一、二、三等奖共7项,建成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和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6门;主编、参编出版教材188本,其中《融合新闻学导论》已被全国80余所高校选用。
学校实施科技提升战略,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主动对接区域和行业发展需求,凝练应用技术研究方向,组建团队,立项建设智能建造、智能传播、智慧测评等校级科技创新团队10个,其中4个团队获批省级科技创新团队。近五年来,学校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8个,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个,其他纵向课题89项、横向课题140余项;发表论文7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7部;获批国家发明专利12项,软件著作权167件。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二、三等奖各1项,新电源技术等成果孵化高新技术企业,获武汉市科技局“科研成果就地转化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