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网

广州中医药大学各专业录取分数线2024(录取最低分是多少)

2025-06-17 16:55:07

广州中医药大学2024年招生计划已经发布:招生计划包含各专业的招生目录、招生人数等,2024年广州中医药大学各专业录取分数是多少?预估今年最低多少分能考上?以下为新高考网根据广州中医药大学官网公布整理的:广州中医药大学各专业2024年在各省市的录取分数线,来预测指导2025年的高考志愿填报

广州中医药大学各专业录取分数线2024(录取最低分是多少)

一:2024年广州中医药大学各专业录取分数线(2025年参考)

1、广州中医药大学(本科批)2024年在广东省历史类最低录取分为519分,录取位次27777。其中护理学538分,助产学537分,公共事业管理537分,录取分数线最高的是应用心理学专业,最低为544分,也是本校报考最热门的历史类专业。

2、广州中医药大学(本科批)2024年在广东省物理类最低录取分为540分,录取位次83738。其中中医学608分,中医学603分,中医学585分,录取分数线最高的是中医学专业,最低为635分,也是本校报考最热门的物理类专业。

附:2024年广州中医药大学各专业在广东省录取最低分数线一览表

院校专业批次/科目最低分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本科批(物理)635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本科批(物理)608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本科批(物理)603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本科批(物理)585
广州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本科批(物理)584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西医临床医学本科批(物理)583
广州中医药大学医学影像学本科批(物理)583
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本科批(物理)573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养生学本科批(物理)569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科学本科批(物理)574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科学本科批(物理)574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科学本科批(物理)574
广州中医药大学眼视光学本科批(物理)552
广州中医药大学医学检验技术本科批(物理)551
广州中医药大学康复治疗学本科批(物理)547
广州中医药大学生物技术本科批(物理)560
广州中医药大学生物医学工程本科批(物理)550
广州中医药大学医学信息工程本科批(物理)547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类本科批(物理)549
广州中医药大学药学本科批(物理)553
广州中医药大学临床药学本科批(物理)553
广州中医药大学护理学本科批(物理)548
广州中医药大学助产学本科批(物理)548
广州中医药大学应用心理学本科批(物理)547
广州中医药大学公共事业管理本科批(物理)547
广州中医药大学健康服务与管理本科批(物理)547
广州中医药大学护理学本科批(历史)538
广州中医药大学助产学本科批(历史)537
广州中医药大学应用心理学本科批(历史)544
广州中医药大学公共事业管理本科批(历史)537
广州中医药大学健康服务与管理本科批(历史)537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本科批(物理)560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西医临床医学本科批(物理)559
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本科批(物理)559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类本科批(物理)540
广州中医药大学药学本科批(物理)542
广州中医药大学护理学本科批(物理)542
广州中医药大学护理学本科批(历史)519
查看更多数据:https://www.hfplg.com/zhiyuan/

二、广州中医药大学录取分数线2024(在其他省市)

以下为广州中医药大学2024年在各省市的录取分数线,由于篇幅有限,只列出了最低录取分数线,详细的各专业在各省的招生录取分数线,请登录新高考网志愿模拟填报系统查询。

省份学校科目最低分最低位次省控线
安徽(本科批)广州中医药大学理科55757808465
广州中医药大学理科56451618465
广州中医药大学理科57939202465
广州中医药大学文科56010133462
广州中医药大学文科5727741462
北京(本科批)广州中医药大学综合类54023122434
广州中医药大学综合类57316069434
重庆(本科批)广州中医药大学历史类51511930428
广州中医药大学物理类57323029427
福建(本科批)广州中医药大学历史类5554775431
广州中医药大学历史类5792637431
广州中医药大学物理类58124169449
广州中医药大学物理类58522283449
广州中医药大学物理类60115591449
甘肃(本科批)广州中医药大学理科55913440370
广西(本科批)广州中医药大学文科5585237400
广州中医药大学文科5753263400
广州中医药大学理科57315823371
广州中医药大学理科57813998371
广州中医药大学理科58112908371
贵州(本科批)广州中医药大学文科50717152442
广州中医药大学理科53432336380
海南(本科批)广州中医药大学综合类60311475483
广州中医药大学综合类6366586483
广州中医药大学综合类6416019483
河北(本科批)广州中医药大学物理类54265074448
广州中医药大学历史类55913335449
河南(本一批)广州中医药大学理科55961939511
广州中医药大学文科5824356521
黑龙江(本科批)广州中医药大学理科54620873360
湖北(本科批)广州中医药大学历史类5676324432
广州中医药大学历史类5676324432
广州中医药大学物理类57730080437
广州中医药大学物理类58226991437
湖南(本科批)广州中医药大学物理类55637119422
广州中医药大学物理类56233236422
广州中医药大学物理类56431944422
广州中医药大学物理类57824124422
广州中医药大学历史类5587676438
广州中医药大学历史类5626962438
江西(本科批)广州中医药大学理科55832705448
广州中医药大学理科58318247448
广州中医药大学文科5666467463
广州中医药大学文科5774596463
吉林(本科批)广州中医药大学理科56312414345
广州中医药大学理科56412216345
江苏(本科批)广州中医药大学历史类55017924478
广州中医药大学物理类57552210462
辽宁(本科批)广州中医药大学物理类56725187368
内蒙古(本一批)广州中医药大学理科51318496471
广州中医药大学文科5491811478
宁夏(本一批)广州中医药大学理科4806947432
青海(本一批)广州中医药大学理科4217014343
山东(1段)广州中医药大学综合类55962911444
山西(本一批)广州中医药大学理科5997989506
广州中医药大学文科589794516
广州中医药大学(B)理科50942567506
广州中医药大学(B)文科5325438516
陕西(本一批)广州中医药大学理科55720319475
广州中医药大学文科5701732488
上海(本科批)广州中医药大学综合类51017049403
四川(本一批)广州中医药大学理科57545579539
广州中医药大学文科5754379529
天津(本科批)广州中医药大学综合类57318714475
广州中医药大学综合类59413205475
广州中医药大学综合类59512966475
新疆(本一批)广州中医药大学理科44410485390
广州中医药大学文科532634425
广州中医药大学理科3853699390
云南(本一批)广州中医药大学理科56518217505
广州中医药大学文科5904532550
浙江(1段)广州中医药大学综合类57580972492

附:广州中医药大学简介

广州中医药大学是首批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广东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也是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中医药高校。学校肇始于1924年创办的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1936年更名为广东中医药专科学校,1952年建设成为广东中医进修学校,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广州中医学院,是新中国首批四所高等中医药本科院校之一,1995年正式更名为广州中医药大学。

学校坚持引培并举,打造一流师资队伍。历史上曾有以罗元恺、司徒铃、邓铁涛、黄耀燊、梁乃津、刘仕昌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名医名家在校执教。现拥有以中国工程院刘良院士、国医大师禤国维、周岱翰、林毅,国际知名青蒿抗疟专家李国桥教授以及岐黄学者、国家杰青、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等在内的一批著名学者教授。学校教职工13599人,其中校本部1339人,附属医院12260人,其中高级职称2340人。拥有国家级人才177人、省级人才291人,其中全职院士1人、国医大师4人、全国名中医5人、973计划首席科学家3人、国家级人才奖励计划3人、国家杰青1人、万人领军1人、岐黄学者10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6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3人、国家优青4人、海外优青1人、青年岐黄学者6人,省重大人才工程11人、省特支计划15人、省名中医107人。拥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人、全国工人先锋号1人、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6人、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状3个。

学校坚持国际视野,推进高水平对外交流与合作。学校率先研制出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青蒿素复方及疟疾防治方案,应用于科摩罗、圣多美和普林西比等10余国家,大幅减少了疟疾发病与死亡,创造了人类抗疟奇迹。学校还整建制派出医疗队赴非执行援外任务,先后在科摩罗、圣普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地建立传统医药研究中心。青蒿抗疟援外医疗队荣获“第28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荣誉称号。在欧洲和非洲等地建立7个国家级中医药海外中心,与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共建5个国家级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与哈佛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等多间常春藤大学开展远程课程、交换生项目。牵头成立粤港澳中医药联盟等6个专业联盟,建立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创新中心,建设教育部粤港澳联合实验室,在香港中文大学建立了3个传承工作站。自1974年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至今已为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20000多名中医药高级人才。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