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学院2024年招生计划已经发布:招生计划包含各专业的招生目录、招生人数等,2024年吉利学院各专业录取分数是多少?预估今年最低多少分能考上?以下为新高考网根据吉利学院官网公布整理的:吉利学院各专业2024年在各省市的录取分数线,来预测指导2025年的高考志愿填报!
一:2024年吉利学院各专业录取分数线(2025年参考)
1、吉利学院(本科批)2024年在吉林省理科最低录取分为384分,录取位次59192。其中计算机类398分,物联网工程397分,新能源汽车工程394分,录取分数线最高的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最低为404分,也是本校报考最热门的理科专业。
2、吉利学院(本科批)2024年在吉林省文科最低录取分为426分,录取位次15678。其中财务管理426分,
附:2024年吉利学院各专业在吉林省录取最低分数线一览表
院校 | 专业 | 批次/科目 | 最低分 |
---|---|---|---|
吉利学院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本科批(物理) | 404 |
吉利学院 | 计算机类 | 本科批(物理) | 398 |
吉利学院 | 物联网工程 | 本科批(物理) | 397 |
吉利学院 | 新能源汽车工程 | 本科批(物理) | 394 |
吉利学院 | 电子信息类 | 本科批(物理) | 393 |
吉利学院 | 智能车辆工程 | 本科批(物理) | 392 |
吉利学院 | 车辆工程 | 本科批(物理) | 391 |
吉利学院 |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 本科批(物理) | 384 |
吉利学院 | 经济与金融 | 本科批(历史) | 426 |
吉利学院 | 财务管理 | 本科批(历史) | 426 |
查看更多数据: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二、吉利学院录取分数线2024(在其他省市)
以下为吉利学院2024年在各省市的录取分数线,由于篇幅有限,只列出了最低录取分数线,详细的各专业在各省的招生录取分数线,请登录新高考网志愿模拟填报系统查询。
省份 | 学校 | 科目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安徽(本科批) | 吉利学院 | 文科 | 463 | 45077 | 462 |
吉利学院 | 理科 | 478 | 157711 | 465 | |
吉利学院 | 理科 | 483 | 149677 | 465 | |
北京(本科批) | 吉利学院 | 综合类 | 434 | 44923 | 434 |
吉利学院 | 综合类 | 437 | 44503 | 434 | |
吉利学院 | 综合类 | 441 | 43853 | 434 | |
重庆(本科批) | 吉利学院 | 历史类 | 428 | 32498 | 428 |
吉利学院 | 物理类 | 433 | 94875 | 427 | |
福建(本科批) | 吉利学院 | 物理类 | 471 | 95652 | 449 |
吉利学院 | 物理类 | 474 | 93480 | 449 | |
甘肃(本科批) | 吉利学院 | 理科 | 409 | 74087 | 370 |
吉利学院 | 文科 | 426 | 22624 | 421 | |
广东(本科批) | 吉利学院 | 历史类 | 469 | 61074 | 428 |
吉利学院 | 物理类 | 480 | 184468 | 442 | |
广西(本科批) | 吉利学院 | 理科 | 381 | 152940 | 371 |
吉利学院 | 理科 | 404 | 132522 | 371 | |
吉利学院 | 文科 | 402 | 51673 | 400 | |
贵州(本科批) | 吉利学院 | 理科 | 400 | 137976 | 380 |
吉利学院 | 文科 | 445 | 40979 | 442 | |
海南(本科批) | 吉利学院 | 综合类 | 485 | 41238 | 483 |
吉利学院 | 综合类 | 518 | 31962 | 483 | |
吉利学院 | 综合类 | 525 | 29966 | 483 | |
河北(本科批) | 吉利学院 | 物理类 | 465 | 179731 | 448 |
吉利学院 | 历史类 | 468 | 54683 | 449 | |
河南(本二批) | 吉利学院 | 理科 | 428 | 273476 | 396 |
吉利学院 | 文科 | 433 | 92844 | 428 | |
黑龙江(本科批) | 吉利学院 | 理科 | 360 | 86751 | 360 |
吉利学院 | 理科 | 396 | 72581 | 360 | |
吉利学院 | 文科 | 421 | 21628 | 410 | |
湖北(本科批) | 吉利学院 | 历史类 | 455 | 36545 | 432 |
吉利学院 | 物理类 | 461 | 121564 | 437 | |
湖南(本科批) | 吉利学院 | 物理类 | 441 | 165291 | 422 |
吉利学院 | 历史类 | 449 | 49527 | 438 | |
江西(本科批) | 吉利学院 | 理科 | 464 | 131564 | 448 |
吉利学院 | 文科 | 476 | 44895 | 463 | |
吉林(本科批) | 吉利学院 | 理科 | 384 | 59192 | 345 |
吉利学院 | 理科 | 391 | 57297 | 345 | |
吉利学院 | 文科 | 426 | 15678 | 369 | |
江苏(本科批) | 吉利学院 | 物理类 | 470 | 178870 | 462 |
吉利学院 | 物理类 | 497 | 147675 | 462 | |
吉利学院 | 历史类 | 478 | 50548 | 478 | |
辽宁(本科批) | 吉利学院 | 历史类 | 408 | 24257 | 400 |
吉利学院 | 物理类 | 439 | 82812 | 368 | |
内蒙古(本二批) | 吉利学院 | 理科 | 369 | 59549 | 360 |
吉利学院 | 文科 | 385 | 18353 | 381 | |
宁夏(本二批) | 吉利学院 | 理科 | 391 | 22716 | 371 |
吉利学院 | 文科 | 437 | 8458 | 419 | |
青海(本二批) | 吉利学院 | 理科 | 332 | 19311 | 325 |
吉利学院 | 文科 | 385 | 6425 | 382 | |
山东(1段) | 吉利学院 | 综合类 | 444 | 316825 | 444 |
山东(2段) | 吉利学院 | 综合类 | 442 | 322393 | 150 |
山西(本二批) | 吉利学院 | 理科 | 399 | 16172 | 380 |
吉利学院 | 文科 | 414 | 10392 | 402 | |
陕西(本二批) | 吉利学院 | 理科 | 422 | 98647 | 372 |
吉利学院 | 文科 | 416 | 39852 | 397 | |
上海(本科批) | 吉利学院 | 综合类 | 403 | 41594 | 403 |
天津(本科批) | 吉利学院 | 综合类 | 482 | 43627 | 475 |
新疆(本二批) | 吉利学院 | 理科 | 300 | 35029 | 262 |
吉利学院 | 文科 | 304 | 14201 | 304 | |
吉利学院 | 理科 | 264 | 23694 | 262 | |
吉利学院 | 文科 | 303 | 5468 | 304 | |
云南(本二批) | 吉利学院 | 理科 | 442 | 88990 | 420 |
吉利学院 | 文科 | 493 | 37994 | 480 | |
浙江(1段) | 吉利学院 | 综合类 | 492 | 178059 | 492 |
浙江(2段) | 吉利学院 | 综合类 | 475 | 194224 | 269 |
附:吉利学院简介
吉利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独立设置的全日制民办普通本科高校,由世界500强企业吉利控股集团于1999年在北京创办,前身为北京吉利大学。2014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高校并更名为北京吉利学院。学校积极响应中央“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号召,主动申请由北京整体搬迁到成都办学。在教育部、北京市、四川省、成都市和北京大学支持下,202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北京吉利学院整体搬迁至成都市东部新区并更名为吉利学院。
学校依托吉利控股集团企业办校优势,主动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企业技术创新要求,把握行业人才需求方向,充分利用集团资源,发挥自身优势,凝练办学特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增强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培养大批具有较强行业背景知识、现代汽车技术、工程实践能力、胜任行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与行业领军企业合作建设“汽车工程实验实训中心”“工业互联网实验室”“超算中心”等高精尖实验实训室;高标准建设一批“实践基地和产业学院”“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共享性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多维度的实习实训及生产应用场所。
积极融入四川省科技发展战略,建立人才培养高地,设立了产业经济与科技发展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成立“吉利学院科学技术协会”;重点围绕汽车新能源、“三电”、智能制造、电子信息、数字经济、金融科技等领域开展应用技术攻关和研发,搭建16个科研创新平台及科研创新团队。2023年,全校师生发表SCI论文21篇,申请知识产权专利225项,获批专利164项,发表计算机软件著作权93项。2023年,学校位列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榜单第三,学校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