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西南科技大学在福建录取分数线是多少?
西南科技大学2024年在福建最低录取分数线预估为:【历史类】本科批518分左右;【物理类】本科批506分左右。
以下为2021-2023年西南科技大学历年在福建招生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及位次,考生可参考最近三年趋势预测今年福建高考多少分能上西南科技大学。
西南科技大学近三年在福建录取分数线:
1、2023年西南科技大学在福建录取分数线最低为:【物理类】本科批511分(位次49015);【历史类】本科批522分(位次9532)。
2、2022年西南科技大学在福建录取分数线最低为:【物理类】本科批510分(位次46481);【历史类】本科批535分(位次9593)。
3、2021年西南科技大学在福建录取分数线最低为:【物理类】本科批525分(位次40710);【历史类】本科批536分(位次9774)。
历年各批次招生详细数据,详见如下表格,或登录快志愿AI模拟填报助手获取。
附:西南科技大学近三年在福建的录取分数线一览表(2021-2023)
建议重点关注近三年的录取位次排名,可以将西南科技大学历年在福建招生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及位次进行对比。
1、西南科技大学在福建录取分数线2023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 | 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3 | 福建 | 物理类(物理+(选考化学或生物学)) | 本科批 | 511 | 49015 | 431 |
2023 | 福建 | 物理类(物理+选考化学) | 本科批 | 522 | 43036 | 431 |
2023 | 福建 | 物理类(物理+不限选考科目) | 本科批 | 524 | 41989 | 431 |
2023 | 福建 | 历史类(历史+不限选考科目) | 本科批 | 522 | 9532 | 453 |
2023 | 福建 | 历史类(历史+选考思想政治) | 本科批 | 532 | 8050 | 453 |
各专业分,详见: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2、西南科技大学在福建录取分数线2022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 | 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2 | 福建 | 物理类(物理+(选考化学或生物)) | 本科批 | 510 | 46481 | 428 |
2022 | 福建 | 物理类(物理+选考化学) | 本科批 | 518 | 42234 | 428 |
2022 | 福建 | 物理类(物理+不限选考科目) | 本科批 | 537 | 32373 | 428 |
2022 | 福建 | 历史类(历史+不限选考科目) | 本科批 | 535 | 9593 | 468 |
2022 | 福建 | 历史类(历史+选考思想政治) | 本科批 | 539 | 8737 | 468 |
各专业分,详见: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3、西南科技大学在福建录取分数线2021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 | 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1 | 福建 | 物理类(物理+(选考化学或生物)) | 本科批 | 525 | 40710 | 423 |
2021 | 福建 | 物理类(物理+选考化学) | 本科批 | 530 | 38373 | 423 |
2021 | 福建 | 物理类(物理+不限选考科目) | 本科批 | 542 | 32508 | 423 |
2021 | 福建 | 历史类(历史+不限选考科目) | 本科批 | 536 | 9774 | 467 |
2021 | 福建 | 历史类(历史+选考思想政治) | 本科批 | 540 | 8923 | 467 |
各专业分,详见: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注:最低分是指普通类各批次的最低控制分数线(不包含提前批、专项计划等特殊类型招生),即达到此分数线的考生有机会参与相应批次的录取,但实际录取分数线会因各专业竞争情况、报考人数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西南科技大学简介:
西南科技大学坐落于中国科技城——四川省绵阳市。学校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四川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重点建设的西部14所高校之一。原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赞誉学校“共建与区域产学研联合办学”走出了一条有自己特色的办学路子。学校现任党委书记董发勤、校长黄琦。
学校现有教职工2690余人,其中:正高级职称人员324人,副高级职称人员629人;有博士生、硕士生导师875人;从董事单位等聘任院士15人;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项目、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四川省教学名师等200余人次。有“核废物环境下的生物效应”“核应急环境安全智能感知与预警”国家国防科技创新团队2个,“碳纳米材料”“特种高分子”“军民融合研究”等8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团队,以及“光电检测技术与研究”等17个四川省教育厅创新团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