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威海海洋职业学院在山东录取分数线是多少?
威海海洋职业学院2024年在山东最低录取分数线为:【综合类】2段473分。
以下为2022-2024年威海海洋职业学院历年在山东招生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及位次,考生可参考最近三年趋势预测今年山东高考多少分能上威海海洋职业学院。
威海海洋职业学院近三年在山东录取分数线:
1、2024年威海海洋职业学院在山东录取分数线最低为:【综合类】2段473分。
2、2023年威海海洋职业学院在山东录取分数线最低为:【综合类】2段341分。
3、2022年威海海洋职业学院在山东录取分数线最低为:【综合类】2段334分。
历年各批次招生详细数据,详见如下表格,或登录快志愿AI模拟填报助手获取。
附:威海海洋职业学院近三年在山东的录取分数线一览表(2022-2024)
建议重点关注近三年的录取位次排名,可以将威海海洋职业学院历年在山东招生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及位次进行对比。
1、威海海洋职业学院在山东录取分数线2024
年份 | 科目(招生方向) | 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综合类(不限)(中外合作办学) | 2段 | 332 | 541452 | 150 |
2024 | 综合类(不限) | 2段 | 342 | 524250 | 150 |
2024 | 综合类(不限)(高职院校与本科高校分段培养计划) | 2段 | 473 | 247392 | 150 |
2、威海海洋职业学院在山东录取分数线2023
年份 | 科目(招生方向) | 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3 | 综合类(不限)(校企合作计划) | 2段 | 326 | 550783 | 150 |
2023 | 综合类(不限)(中外合作办学) | 2段 | 337 | 531095 | 150 |
2023 | 综合类(不限) | 2段 | 341 | 523969 | 150 |
3、威海海洋职业学院在山东录取分数线2022
年份 | 科目(招生方向) | 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2 | 综合类(不限)(中外合作办学)(山东公办)(中外合作办学) | 2段 | 280 | 558922 | 150 |
2022 | 综合类(不限)(校企合作计划)(山东公办)(校企合作计划) | 2段 | 295 | 544791 | 150 |
2022 | 综合类(不限)(山东公办) | 2段 | 334 | 493722 | 150 |
注:最低分是指各批次的最低控制分数线,威海海洋职业学院在山东各专业历年录取分,详见:快志愿助手。
威海海洋职业学院简介:
服务现代海洋产业,打造特色高水平专业群。根据区域产业发展需求,重点打造水产养殖技术、海洋健康食品、药品与医疗器械、船舶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物联网、国际邮轮乘务管理、工业机器人技术、电子商务技术8大专业群,建有2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2个省级品牌专业群、3个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与临沂大学、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山东管理学院三所本科高校,青岛蔚蓝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浪潮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京东快星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三家行业头部企业、专精特新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共同开展水生动物医学(本科专业:动物医学)、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本科专业:人工智能)、港口物流管理(本科专业:物流管理)专业的对口贯通分段培养工作。深化“专业群+技术技能创新平台群两群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双创引领”“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蓝色海洋文化三化塑造”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行项目教学、成果导向教学,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次培养,注重提升学生职业发展核心竞争力,荣获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国家级奖项9项、省级奖项753项。
坚持立德树人,提升学生素养。加快大思政格局的构建与实践,打造全环境立德树人“生态圈”。明德文化中心以“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与蓝色海洋文化”三种文化为育人主线,构建了“五位一体”的传统文化养成教育体系、“一剧、二馆、三课、四平台”的红色文化育人体系以及“一课九平台”的海洋文化育人体系,现有公共选修课100门,通过传统文化熏陶、职业发展规划、社团活动开展等,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拼搏精神、团队意识、领导能力、社交能力、表达能力、学习能力、全球视野和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我发展的方向和兴趣,为人生的长跑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和能量,被团中央授予“‘青年之声’国学教育示范基地”,获批威海市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三化”育人项目入选山东教育展示传播“品牌系列”,思政育人经验做法被《光明日报》《大众日报》《中国教育报》等主流媒体重点报道,被山东省教育厅《教育工作简报》专版刊登,关工委工作在全省做经验交流。充分发挥第二课堂育人功能,连续两年荣获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评价平均分榜单全国第一。推进五育创新发展,215名学生成为“齐鲁工匠后备人才”,2个常态化实践项目荣获山东省志愿服务大赛铜奖,1名同学入选全国大学生西部计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