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北京电影学院在江苏录取分数线是多少?
北京电影学院2024年在江苏最低录取分数线为:【物理类】本科批614分;【历史类】本科批605分。
以下为2022-2024年北京电影学院历年在江苏招生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及位次,考生可参考最近三年趋势预测今年江苏高考多少分能上北京电影学院。
北京电影学院近三年在江苏录取分数线:
1、2024年北京电影学院在江苏录取分数线最低为:【物理类】本科批614分;【历史类】本科批605分。
2、2023年北京电影学院在江苏录取分数线最低为:【物理类】本科批628分;【历史类】本科批598分。
3、2022年北京电影学院在江苏录取分数线最低为:【物理类】本科批606分;【历史类】本科批578分。
历年各批次招生详细数据,详见如下表格,或登录快志愿AI模拟填报助手获取。
附:北京电影学院近三年在江苏的录取分数线一览表(2022-2024)
建议重点关注近三年的录取位次排名,可以将北京电影学院历年在江苏招生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及位次进行对比。
1、北京电影学院在江苏录取分数线2024
年份 | 科目(招生方向) | 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物理类(物+不限)(10专业组) | 本科 | 549 | 82303 | 462 |
2024 | 物理类(物+不限)(08专业组) | 本科 | 573 | 55258 | 462 |
2024 | 物理类(物+不限)(09专业组) | 本科 | 590 | 39109 | 462 |
2024 | 物理类(物+不限)(07专业组) | 本科 | 609 | 24205 | 462 |
2024 | 物理类(物+化)(11专业组) | 本科 | 614 | 20990 | 462 |
2024 | 历史类(史+不限)(04专业组) | 本科 | 556 | 16019 | 478 |
2024 | 历史类(史+不限)(05专业组) | 本科 | 570 | 11302 | 478 |
2024 | 历史类(史+不限)(02专业组) | 本科 | 576 | 9484 | 478 |
2024 | 历史类(史+不限)(03专业组) | 本科 | 580 | 8377 | 478 |
2024 | 历史类(史+不限)(01专业组) | 本科 | 605 | 3225 | 478 |
2024 | 历史类(史+不限)(06专业组) | 本科 | 605 | 3225 | 478 |
2、北京电影学院在江苏录取分数线2023
年份 | 科目 | 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3 | 物理类(物+不限) | 本科 | 628 | 14616 | 448 |
2023 | 历史类(史+不限) | 本科 | 598 | 4597 | 474 |
3、北京电影学院在江苏录取分数线2022
年份 | 科目(招生方向) | 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2 | 物理类(物+不限)(02专业组) | 本科 | 590 | 20035 | 429 |
2022 | 物理类(物+不限)(03专业组) | 本科 | 606 | 10835 | 429 |
2022 | 历史类(史+不限) | 本科 | 578 | 3735 | 471 |
注:最低分是指各批次的最低控制分数线,北京电影学院在江苏各专业历年录取分,详见:快志愿助手。
北京电影学院简介:
北京电影学院是一所有着电影历史传承和深厚电影文化积淀的高等艺术院校,学校的前身是1950年创建的表演艺术研究所,1951年迁址并改名为中央文化部电影局电影学校,1953年更名为北京电影学校,1956年改为四年本科建制的北京电影学院。建校70余年来,名师荟萃,学派传承,创作了众多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作品,在学科建设、教学创作、师资培养、人才选拔各方面都引领着中国电影教育的发展方向。
学校在建校七十余年的办学历程中,为中国电影事业培育了数万名优秀的电影制作、电影理论研究、电影数字技术、文化事业管理及与之相关的专业人才,在国内外电影教育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培养的艺术人才中有陈强、谢添、庞学勤、于洋、吴贻弓、谢飞、郑洞天、李前宽、郭宝昌和翟俊杰等老一代艺术家;也有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李少红、唐国强、宋春丽、张铁林、张丰毅、王志文、许晴、蒋雯丽、黄磊、陆川、贾樟柯、王小帅、管虎、徐静蕾、宁浩、陈坤、黄渤等中青年电影人代表;还有周冬雨、关晓彤、王俊凯、吴磊、张子枫等一大批电影新锐。师生和校友在每个时代都推出了一大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力作,20世纪60年代的《白求恩大夫》《刘三姐》《大闹天宫》;70年代的《樱》《小花》《哪吒闹海》;80年代的《红高粱》《骆驼祥子》;90年代的《开国大典》《霸王别姬》《大红灯笼高高挂》《阳光灿烂的日子》;2000年后的《可可西里》《疯狂的石头》《让子弹飞》《老炮儿》《我不是药神》《红海行动》《流浪地球》等均由学校校友担任主创。历届“华表奖”“金鸡奖”“五个一工程奖”等获奖作品中,学校毕业生占获奖者的比例高达80%以上。在戛纳、威尼斯、柏林国际电影节等重大A类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中国影片,其主创人员大多是北京电影学院校友。学校毕业生还是全国千余所开设影视相关专业的高校中影视师资最重要的来源,大部分已成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相关推荐: